“雙減”的實施,對學校、教師和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抓住“雙減”政策推行這一契機,以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體制,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優化教育方法,加強教育管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要健全學校的作業管理,要把學生的個人發展平臺統一起來。其次,要在實施“雙減”的過程中,引導廣大教師勇于擔當、主動作為。要把“雙減”政策落到實處,就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守正創新,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把握課堂教學規律,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合理布置作業,提高教育質量。第三,父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父母要樹立正確健康的教育觀念,不能一味的只追求高分,而是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雙減”后,父母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正確對待和解決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做到平等交流,使孩子在校園、家庭、社會共同營造的良好氛圍中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
“雙減”政策旨在通過強化學校教育、改善課堂教學、合理安排作業、改善課外活動、減少課余負擔、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雙減”,既能緩解父母心理壓力,又能緩解家庭經濟壓力,使學科教育回歸本真,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又可以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為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高質量的全面發展型人才,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培養主力軍。
任何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都是基于現實之需和實踐之困。“雙減”政策從出臺之日起便被賦予重要使命,即全力治理基礎教育的頑疾,重塑良好的教育生態。為此,應從“發揮學校主體性,回歸育人本原”“利用政策組合拳效應,注重全面治理”“打造校內外育人合力,構建優質育人生態”三個方面入手,促進教育回歸理性。當“減負”成為普遍共識,更多人都在關注省下來的時間如何更好安排,如何更有意義。這不只是學校、家庭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還需要更多主體參與其中。“生活即教育”,多多發掘新渠道,探索新方法,“雙減”政策一定會推動教育生態的持續好轉,讓教育回歸純粹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