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學院開展“踏尋千年文脈,激揚青春力量”社會實踐活動
7月1日至15日,人文社科學院“大道行思”實踐團在江蘇鎮江開展了“踏尋千年文脈,激揚青春力量”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循著城市歷史脈絡,走進鎮江方志館、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居、漕運遺跡、博物館等場所,在實地探訪中觸摸城市肌理,在沉浸式學習中傳承紅色基因。
在鎮江方志館內,實踐團成員結合豐富的文獻、影像與實物展陳,梳理鎮江三千年建城史,了解其作為軍事要塞、漕運樞紐與文化名城的獨特地位。隨后,大家穿行于大西路青石板路,探訪清代“老存仁堂”藥鋪,斑駁的匾額與老藥柜上的刻痕,讓中醫藥文化的厚重底蘊直抵人心。火星廟巷的同濟救火會遺址,則見證著近代民間救火組織的奉獻精神,讓實踐團成員體會到平凡中的偉大。

實踐團成員走進鎮江博物館,在近代史展廳開啟一場穿越時空的精神洗禮。銹跡斑斑的槍炮、泛黃的檔案手書、震撼人心的舊報刊報道,將烽火歲月的細節清晰呈現在眼前。成員們專注研讀史料、凝視文物,在靜默中與百年前的歷史對話,讓民族記憶在年輕一代心中延續。

實踐活動中,沉浸式的體驗讓成員們收獲頗豐。房璜同學站在運河邊,對“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有了切身體會,學會以辯證視角審視歷史;王振耀同學漫步老巷時感慨:“每一塊墻磚、每一段石板都在訴說歷史,唐詩宋詞有了生動注解,文化自信愈發強烈。”同學們在分享中紛紛表示,這場“行走的課堂”讓歷史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觸可感的城市記憶。

此次活動,實踐團成員在觸摸城市脈搏中厚植家國情懷,在感悟歷史底蘊中增強文化自信。未來,她們將繼續深耕地方紅色資源與文化遺產,在歷史坐標中明確人生方向,讓青春腳步與時代浪潮同頻共振,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力奔跑。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