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穿越:以VR解碼“沉浸式魔力”
7月24日上午,隊員們首先向學生們講解VR技術原理。他們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道:VR眼鏡通過雙鏡片呈現存在視差的畫面,經大腦合成后形成立體場景,配合環繞音效,打造出“頭戴式微型影院”般的沉浸效果。首次佩戴體驗時,場景的真實感讓學生們發出陣陣驚嘆,科技的神秘感轉化為可觸可感的好奇,為后續活動開展打下基礎。


圖為隊員給學生們講解VR眼鏡的原理 張慧敏攝。
烽火在側:用VR重現“紅色親歷感”
7月24日下午,革命歷史VR場景讓時光仿佛倒流。炮火聲穿透鏡片,硝煙感撲面而來,學生們化身“戰壕親歷者”,目送紅軍沖鋒的身影掠過眼前。三年級學生夢萍摘下眼鏡時,掌心仍帶著汗:“紅軍叔叔的腳步聲就在耳邊!”這種第一視角的沉浸,讓家鄉土地上的革命故事從課本文字變為鮮活記憶,“驕傲”“要像紅軍一樣守護家鄉”的心聲,成為紅色基因扎根的生動注腳。


圖為學生們戴著VR眼鏡“穿越”烽火歲月 張慧敏攝。
云端俯瞰:借VR拓展“鄉土認知度”
7月25日上午,航拍全景VR帶學生們“躍上”云端。白溪關村的溪流如銀鏈纏繞,稻田似綠毯鋪展,平日里熟稔的屋舍與山路,在高空視角下織成壯闊經緯。“原來我每天走過的路,藏在這么美的畫里!”驚嘆聲中,對家鄉的認知從“身邊一隅”拓展為“山河畫卷”,鄉土自豪感如藤蔓般自然舒展。


圖為學生們戴著VR眼鏡看家鄉 郭佳晨攝。
情景自護:憑VR筑牢“成長防護線”
7月25日下午,“防校園霸凌”VR短片讓空氣漸趨凝重。當第一視角鏡頭遭遇孤立排擠的場景,學生們的眉頭隨之緊鎖。體驗后的討論里,“要拉同學一把”“必須告訴老師”的聲音格外清晰——這種“親歷式共情”比說教更有穿透力,讓自我保護與互助意識在心底悄然扎根,為成長筑起一道柔軟卻堅韌的防線。


圖為學生戴著VR眼鏡觀看防校園霸凌短片 郭佳晨攝。
據悉,此次活動是湖南工商大學“望山”青禾服務隊“科技+鄉土+成長”實踐模式的具體實踐。服務隊以VR技術為橋,既讓青少年觸摸到科技的溫度,更讓紅色文脈、鄉土情懷與安全智慧借著數字微光,悄悄融入成長軌跡,為“芙蓉學子·鄉村振興”公益計劃寫下一則關于“科技如何點亮鄉土童年”的溫暖注腳。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