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了解冀魯邊區紅色文化,7月14日,“求索”實踐團聯系到當地文史愛好者張華,并前往其工作室進行采訪,對慶云縣紅色文化及冀魯邊區進行討論和學習。
張華在采訪前向實踐團介紹慶云在抗戰時期的故事,一是慶云早在1926年便建立了黨支部,二是在慶云抗戰時期發生了包括馬頰河在內的兩次暴動,三是抗日戰士走遍大江南北,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許多人拋頭顱,灑熱血,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華言語中透露著對當地歷史文化的自豪,告訴實踐團其作為文史攝影愛好者不斷地記錄著這些文化的痕跡。
實踐團成員對張華進行采訪,張華作為嚴務紅色記憶展館建設的參與者,對冀魯邊區紅色文化有著自己獨道的見解和感觸。張華為實踐團成員講述自己在展館建設過程中的策劃工作經歷,他認為,深入其中進行策劃具有巨大的教育意義。作為一名策劃者,梳理過往的事跡,重溫冀魯邊區紅色文化,接受革命先輩的精神洗禮。
當談到慶云縣作為八極拳之鄉,張華提到近幾年里縣里已經將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縣里宣傳和傳播,在當地景區建立八極拳博物館,并舉辦海峽兩岸八極拳技藝交流大會。作為攝影愛好記錄者,張華留存著珍貴的慶云記憶,對當代融媒體對當地文化發展的推動作用談論自己的看法,融媒體的發展對慶云當地文化具有推動作用,使我們的文化更輕松快捷的傳播到各個地方。對比過去,現在人人都有電子設備去記錄美好的事物,拍個照片便可以輕松傳出去,新興的媒體對慶云文化的傳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采訪結束后,張華對實踐團隊的選題給予肯定,并寄予團隊深深厚望,幫助實踐團聯系與冀魯邊區有關的紅色基地。張華給實踐團贈送了三本關于慶云文化的相關書籍,并與實踐團成員合影留念。
通過此次對張華同志的采訪,實踐團體會到了慶云的紅色命脈的傳承,深刻感受到了融媒體對文化推動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