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實踐隊理論學習會。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林迪迪 供圖
實踐的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山海天景區,雖然天氣寒冷,但我們仍然以非常積極的態度展開調查。很多市民不配合的現象也讓我們的調查增加了一些難度,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市民十分積極地配合調查并耐心回答實踐隊員的問題,讓我們對沿海居民的飲食習慣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通過調查后發現,各個年齡段對藍色食物以及糧食安全的認知不同,對藍色食物的了解程度、飲食以及消費習慣不同,對藍色食物在水資源、土地資源的影響等方面的了解因文化水平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我們會發現老年人對糧食安全以及大食物觀的認知較少,而與之相反的青年人更能意識到海洋生物以及海洋資源的重要性,及藍色食物對社會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影響。
經過了第一次實踐,我們找到了在調查時的一些不足與欠缺,比如禮貌問題與詢問方式方法問題等,回去后也及時進行了總結反思。實踐的第二站,我們來到了張家臺碼頭。我們在村中、碼頭及張家臺漁港管理委員會進行調研。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切身感受到了沿海居民與我們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感受到了沿海居民的熱情,或許是常年出海捕魚的緣故,好多村民都是“大嗓門”。他們靠藍色食物生活,村民們有相當一部分從事與漁業有關的勞動,飲食方面也與其他居民有所不同,被他們提及較多的,是子烏、海水魚、海水蝦等純海水產品。同時,由于天然的地理優勢,他們對海產品的新鮮程度有著較高的要求,這也增加了他們食用海鮮的頻率。實踐過程中,沿海居民這種獨特而又有趣的生活方式讓我印象深刻。

圖為實踐隊員與受訪者。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在實踐期間,我們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和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了藍色食物的種植、養殖和加工過程,并且與當地農民、漁民進行了互動,了解到藍色食物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社會實踐讓我學會了團隊合作。在實踐過程中,我與同學們一起完成了各種任務,我們相互協作、互相支持。通過團隊合作,我學會了傾聽他人的意見,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達成目標。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不僅獲得了實際的工作經驗,還培養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講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強調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深刻把握大食物觀的內涵,切實維護糧食安全、食物安全。在維護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海洋生態安全同樣至關重要。海洋安全對于海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海洋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的安全和海洋安全密不可分。在大食物觀的提出背景下,我們更要放眼整個國土資源,立足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依靠現代科技驅動,通過廣泛開發國內食物資源,來拓寬食物來源,增加食物總量。藍色海洋作為全球最大的食物生產領域,其所蘊藏的豐富資源與無盡可能性正在被逐漸揭示。(通訊員 劉欣然)

圖為實踐隊員在張家臺村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