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蔬菜大棚內部景象。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國彤 供圖
學習概念理論,把握精髓要義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在正式開始之前,實踐隊首先對大食物觀的概念進行了系統的學習。通過學習和資料查詢實踐隊對大食物觀和優質綠色農產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食物觀是通過合理布局、優化結構,從供給質量出發,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實現從滿足人民群眾吃飽飯向吃得營養健康的轉變。在當今社會,人們對健康飲食和優質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大食物觀和優質綠色農產品的重要性也變得愈發凸顯。
通過參與本次學習會,實踐隊員對大食物觀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對中國糧食產業的發展和未來趨勢有了更清晰的思考。實踐隊員表示:"通過學習會,我深刻認識到大食物觀的重要性和潛力,這也為我打開了新的視野,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大食物觀和優質綠色農產品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研究二者之間的關系,實踐隊決定走進蔬菜大棚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圖為實踐隊員的理論學習會。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鈺晴 供圖
走入棚戶調查,實踐檢驗真知
為進一步了解大食物觀與優質綠色農產品的關系,實踐隊來到了山東日照的蔬菜大棚對此展開了深入調查。簡單參觀后,實踐隊員就大食物觀與優質綠色農產品的問題對種植戶進行了采訪,在與種植戶的交流中實踐隊員了解到該地區的蔬菜大棚目前主要種植西葫蘆和西紅柿等幾種蔬菜,采摘完的蔬菜他們會到當地的市場上統一出售,由瓜果蔬菜批發商收走這些種植戶的蔬菜再運往全國各地出售,送到各個消費者的餐桌上。除此之外,種植戶還向實踐隊介紹說,通過引進滴灌技術和設備,現在施肥澆水可以精準灌溉每一棵植株,大大減少了以前大水漫灌的浪費,還精細把控了肥料的用量。在種植經驗的加持下,種植戶們時時監測調控棚內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最大程度地模擬自然生長環境,保證蔬菜的生長質量和產量穩定。
當問及蔬菜產量時種植戶們興奮地表示,“現在種植技術不斷升級,我們這些農戶也不斷受益,現下大棚里的蔬菜產量提高了,質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強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對優質、安全、健康的綠色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關注,使得優質綠色農產品市場需求逐漸升溫。種植戶們表示,在生產上會更加注重綠色無公害、安全健康,以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生產真正的有機綠色食品,為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與種植戶進行問訪。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國彤 供圖
固本培元筑基,反思提升認知
實地問訪后,實踐隊員對本次實踐產生了深刻的體悟。大食物觀對農產品生產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首先,它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要求農民減少對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的使用,采用更加生態友好的種植和養殖方式。這種轉變不僅有助于改善土壤質量、維護生態平衡,更能減少環境污染對食物質量的影響。其次,大食物觀注重食物的原生態屬性,追求自然、健康的生產方式,這也促使農產品生產者更加關注產品的品質和安全,對農產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食物觀對農產品生產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在新時代大食物觀興起的背景下,優質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和推廣將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這不僅將為保障食品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也將滿足人民對優質食品的需求,為構建全民健康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