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前期,團隊成員做了充足的準備。7月7日-11日團隊分別進行了線上和線下的調研,通過網絡調查問卷、線下采訪等方式采集數據并加以分析,同時借助網絡平臺分析和判斷當下群眾關心的健康問題和養生方式,最終確定本次宣講的主題并準備宣講材料。并于7月14日提前進行擺攤宣傳,收集居民反饋的意見。

圖為主持楊薪蓉向群眾介紹宣講
7月15日宣講開始,首先由主持人楊薪蓉為前來參加宣講活動的居民介紹本次宣講的主題、大致內容和涉及方面,并一一介紹本次宣講成員。本次宣講重在實用為民,惠民生活。

圖為趙鴻寧介紹中醫養生文化
趙鴻寧講道,中醫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粹之一,秉承“天人合一”的精神。而中醫養生文化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以預防為主、調理為輔的健康保健方式,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趙鴻寧借《黃帝內經》中的部分內容給居民們講解并強調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人們要順應四時氣候而生活。運動、飲食和起居都大有講究,趙鴻寧結合日常生活為大家舉例講解,同時為有不解之處的群眾解疑答惑,確保大家能有所收獲。人過半百,辛苦操勞,身體極易留下病根,故而中老年群體預防和調理中老年慢性病也很重要。孫樂怡根據前期調研數據選擇中醫治未病文化中關于中老年慢性病的預防及調理的內容來進行講解。在場參加群眾的中老年人占半數,孫樂怡為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從常見的中老年疾病,如消化系統方面常見腸胃道疾病,循環系統常見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運動系統常見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等講起,引起了聽眾極大共鳴,她一一針對不同病癥講解相應預防和修養之策。如借用針灸、中藥和三伏貼等方式,充分發揮中醫傳統療法優勢。孫樂怡強調,養生聽起來無關緊要,實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養生得當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發生,讓自己的生活更舒心。

圖為蔡夢奇講解小兒治未病部分內容
在物質生活豐富多樣的當下,幼兒群體反而是最脆弱的。根據互聯網數據,兒童疾病目前種類繁多且高發,哮喘、腹瀉、手足口病、水痘、呼吸道感染等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因此對家長們來說,掌握正確的預防方式可以避免自己的孩子遭受病痛折磨。蔡夢奇從正確認識小兒常見疾病講起,通過感冒咳嗽等基礎病癥詳細講解其原理,并根據不同病癥分析其致病原因、治療的藥物如何選擇以及其相應治療效果。他特別叮囑在場的家長們,不能把成年人用的藥給小朋友使用,某些成人藥會對小兒產生不利影響。

圖為劉英豪講解日常按摩按壓穴位治療部分內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小毛病,腰酸背痛、脖子僵硬、頭昏腦脹等尤為常見,我們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呢?劉英豪首先講解了穴位的概念,接著介紹了穴位的分類和常見的按壓手法。一推一按一揉一點,可以通過不同力道和手法對皮膚和穴位進行刺激,而我們常見的穴位,比如少商穴、風池穴和足三里等都有不同的效果。劉英豪現場為幾名熱心聽眾按壓穴位展示效果,同時指導其他聽眾如何正確找到穴位,讓聽眾都掌握一些小技巧。經過為期3天的宣講活動,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收獲頗豐,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很好地鍛煉了我們,增強了我們的能力,提高了我們的素質,夯實我們的學習成果。同時宣講也給社區居民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居民們紛紛反饋說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有用的小技巧和知識。厚德懷仁,博學篤行。我們始終銘記校訓,推廣和宣揚中醫藥文化,使中醫藥被更多人接受,讓更多的人感受中醫藥的優秀和便利。青年強則國強,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不負韶華,肩扛時代的重任,為建設美好中國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