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助力鄉村振興,賦能江門市開平水口鎮文化建設工作,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魁星白澤”三下鄉實踐團來到開平當地開展了系列實踐活動,與當地團委和非遺鎮濠泥雞現任傳承人馮永勇密切對接百千萬工程突擊項目。本次實踐活動為開平水口文旅產業發展貢獻出了佛大青年的青春力量。
活動期間,團隊根據“百千萬工程”需求書,結合實際情況,圍繞鎮濠泥雞發展現狀開展了實地調研。團隊在多地進行街頭采訪,積極派發線上問卷,進行實地走訪和考察。經過七天的實地調研,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最后,整理回收有效問卷1007份,形成內容詳實的調研報告、調研視頻等實踐成果。隊員們深刻理解了實踐觀國情,調研出真知的真諦。

圖為隊員對路人采訪
為切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一定要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創造實實在在的載體,寓教于樂,入耳入腦,深入人心,潛移默化”的思想,團隊在開平市青少年宮開展“相約 ‘ 遺’ 夏”義教夏令營活動。開設了非遺小課堂、科學小課堂、安全教育小課堂、軍訓小課堂,農場勞動體驗課等等課程。在課程內容上,凸顯民族性、時代性,在學與玩中感受民族藝術之美,科學邏輯之美,勞動自然之美,有效緩解學業壓力,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同時,團隊利用好網絡短視頻受眾多、傳播快、影響大的特點進行直播宣傳、直播打卡、制作五分鐘微課視頻投稿等,“媒媒” 與共,進一步增加水口鎮的知名度和水口文化的傳播廣度。

圖為泥雞非遺小課堂合影

圖為隊員在直播開平峴岡特色美食

圖為隊員直播打卡赤坎古鎮
隨后,團隊有幸對鎮濠泥雞傳承人馮永勇進行了一場關于鎮濠泥雞發展史的專訪活動。馮家父輩均為鎮濠泥雞傳承人,馮永勇自小便幫家里制作泥雞并與泥雞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促使他在2016年返回家鄉重新傳承弘揚,守保持初心,守正創新,讓鎮濠泥雞銷聲匿跡近20載后“重出江湖”。
對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與發展問題,隊伍與傳承人深入探討,并展示了隊伍的實踐方案與文化創意,得到傳承人熱情回應,并表示大力支持。

圖為隊員與鎮濠泥雞傳承人合影留念

圖為隊員在采訪鎮濠泥雞傳承人
開平市,一座集華僑之鄉、建筑之鄉、文化藝術之鄉、碉樓之鄉之盛譽,別具特色的嶺南山水園林的僑鄉旅游城市,具有雄厚的旅游資源。團隊立足江門開平文旅產業根基,以網絡賦能鎮濠泥雞,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為方向。
團隊通過調研因地制宜,運用現代創意設計、網絡手段和時尚元素融合,守正創新,充分發掘開平水口鎮非遺鎮濠泥雞文化價值,突出“土特產”要求,將這只復活的“雞”重新推向年輕人。團隊推出來泥雞“新皮膚”,制作了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物、表情包、動漫、宣傳片、海報等,在大眾中尤其是年輕人群體中形成可信、可愛、可敬的開平形象。

圖為團隊成員制作的鎮濠泥雞部分表情包
非遺鎮濠泥雞傳承人馮永勇表示,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階段,“互聯網+非遺+旅游”融合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學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隊伍:魁星白澤隊
作者:謝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