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員們到達潮汕站
走田入戶,了解芡實的成長之路
下張芡實,是下張村的特色產物。走進下張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芡實的“身影”。因此,“馭夢新潮”團隊不僅第一時間來到芡實種植地——芡實蓮塘觀摩了農民收獲芡實的過程,而且積極地奔走于當地居民尤其是芡實種植戶之中,向他們了解芡實在種、摘、洗、切、挖等系列種植及處理過程的相關資料。通過對當地芡實種植戶的幾番走訪,“馭夢新潮”團隊收集到了關于芡實種植及處理的豐富信息。
成員們在實踐地

芡實

芡實

張叔
首先,芡實種植受氣候的影響很大,連續降雨及高溫天氣都不利于它的生長。結合當地的氣候狀況,農民們一般是在三月份或清明前后開始種植芡實。其次,芡實種植地的水質一定要優良,水質好,種出來的芡實才會好。最后,在防治蟲害時,要用低毒性的殺蟲藥,這樣會比較環保,有效防止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另外在使用化肥時,要根據氣候變化來更換肥料的種類和用量。從與當地芡實種植戶的對話中,“馭夢新潮”團隊對當地芡實的種植及處理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完成了本次“三下鄉”調研任務的第一步。
調研組成員與張叔的合影
邀約專訪,揭秘芡實的應用價值
芡實,作為一種食藥兩用的種植物,有著豐富的應用價值。為揭開芡實在食用和藥用方面的神秘面紗,“馭夢新潮”團隊特邀東鳳鎮當地診所醫生張景鈿、老中醫姚醫生及居民陳女士分別就芡實的藥用價值和當地居民如何食用芡實進行訪談。
張醫師


陳女士

姚醫師
據姚醫生介紹,芡實本質上是一味中藥,后來才慢慢演變成一種日常食用的食材。在冷鏈技術還不完善的時候,芡實通常會被人們曬干后用于制藥,它具有補元固腎、排心止帶等功效。此外,芡實的蓮子、蓮花、根莖都可以作為清熱解毒的一味藥材。最后,張醫生和姚醫生都表示,人們在食用芡實的時候不宜過多,以免引起胃酸過多、胃脹等不良反應。
姚醫師
芡實在東鳳鎮是一味廣受歡迎的食材。為了解芡實在當地人的日常飲食中所扮演的角色,“馭夢新潮”團隊于7月14日來到陳女士家中觀看了幾道芡實的家常做法。通過對陳女士的訪談,成員們了解到芡實在當地最常被用來與枸杞或椰汁搭配做甜湯(煮糖水),也可以與胡蘿卜、百合、玉米或豬骨等食材搭配做成芡實煲、芡實豬骨湯。小小芡實居然有著如此豐富的應用,了解到芡實的藥用及日常飲食方面的知識,“馭夢新潮”團隊關于芡實的調查研究更進一步。

芡實家常菜

芡實家常菜

芡實家常菜
村委專訪,下張芡實的產業發展
下張村的芡實種植歷史已有100余年,是名副其實的“芡實之鄉。為了解下張芡實產業的發展現狀及芡實產業對下張村鄉村振興事業的作用,7月15日,“馭夢新潮”團隊對下張村黨群服務中心總支委書記、村委主任張書記進行了專訪。
下張村黨群服務中心總支委書記、村委主任張書記
通過書記的講述,團隊了解到種植芡實是下張村民致富的重要道路,純手工剝芡實是該村芡實的一大亮點,也是下張芡實價格較為昂貴的重要原因。此外,下張芡實產業目前也面臨著比較多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可供種植的土地資源少,人才流失,加工處理技術不完善、芡實成品率較低等。對于目前的產業發展狀況,張書記希望能夠引進人才,改良品種和土質,落實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規劃,走好產業振興之路。

下張村黨群服務中心總支委書記、村委主任張書記

張書記與調研組成員的合影
從下張村芡實產業看東鳳鎮芡實產業,芡實作為東鳳鎮的特色產物,對當地“三農”工作及鄉村振興事業具有重要作用,本身也就具備了巨大的調研價值。走進農村基層,大興調查研究。是大學生提高社會參與度,增強自信、認識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更是一筆終身受益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