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蓄力實踐
實踐團全員在實踐前期進行線下會議并制定了詳細的實踐分工和流程,為后期安全返鄉實踐指明了方向,也極大提高了就地實踐的效率。實踐團成員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主題,聚焦生態康養旅游熱點,制作了直觀反映民意、凸顯實踐主題的調差問卷,并將問卷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投送,后臺收集到的答卷統計為后期實踐提供了直觀可靠的數據保障。除此之外,實踐團擬定采訪問題,對于當地游客或居民進行走訪調查,從大眾口中獲得真實且有效的文字信息,潛移默化地向大眾作黃河生態保護宣傳,增強大眾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實踐團成員在實踐前和實踐進行中持續不斷地收集相關文獻資料,用綜合思維思考問題,用真實案例佐證觀點。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實踐團成員在查閱資料時發現:黃河生態旅游區位于黃河入?诘赜,區內擁有河海交匯、濕地生態、石油工業和濱海灘涂景觀等黃河三角洲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資源。由此,結合近年旅居養老新模式成為服務業新趨勢,通過文旅養融合,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著力點,彰顯并持續助力保護、發展黃河地域特色,給予黃河源源不斷的活力為目標,實踐團綜合各種資源進行實踐活動。
躬身實踐,聚焦調研
在博物館內,工作人員向實踐團講解了黃河流域地勢剖面、歷史上黃河變遷以及黃河流域的歷史名都等,并展示了宏觀及立體的黃河視圖,為實踐團寫好“黃河故事”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素材。在歷史文化廳區域,工作人員帶領實踐團成員深入了解黃河百年之大變化,引導實踐隊員從專業角度全方位深入思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工作人員補充道:這治理成效顯著離不開鍥而不舍地抓好黃河生態保護工作,堅持國家提出的總策略,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在推動著完善康養旅游概念與框架,更好地與生態康養旅游結合,達到黃河文化深入人心,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目的。在博物館外,實踐隊員在居住區進行了走訪,通過采訪了解到大部分人們對康養旅游這方面并沒有深入的了解。實踐隊員在進一步與他們交流之后詢問是否可以接受康養旅游帶來的生活體驗,大部分人主觀意識積極,表示非常樂意接受。同時他們也主動向實踐團成員表述對此地的看法,指出他們久居此地發現現在黃河流域生態康養旅游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并不到位,存在些許隱患,比如開發模式僵化、亂收費,當地居民參與度不高等問題。由此,民眾反映十分希望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建設者能正視細節問題,重視綜合建設,將生態旅游與康養旅游更好地融合并減少相似的問題出現。實踐團成員也通過此次民意調查進一步調動人民參與度與積極性,加深黃河情懷,為治理貢獻力量。
調研總結,收獲滿滿
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加深了實踐團對于黃河這條“母親河”的認識與對其意義的了解,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保護理念,激發了投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使廣大民眾意識到“保護母親河”的重要意義。“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作為新一代青年,就要要爭做黃河保護生力軍,為母親河的保護工作貢獻青春力量。俟河之清康養實踐團今后將繼續以實際行動講好“黃河故事”,唱響新時代“民族精神”,用真才實學堅守理想信念,勇挑時代重擔,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