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業作為國家發展的基石,與國家前途命運息息相關。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2020年,黃河流域農業總產值達到8167億元,占全國農業總產值的36.2%。黃河流域主要農作物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8億畝左右,糧食產量穩定在6300億斤以上,糧食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多種農產品產量持續增長;畜牧業生產快速發展,肉類總產量達到4400萬噸、禽蛋總產量達到430萬噸、牛奶總產量達到270萬噸;特色林果產業穩步推進,建成國家級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園區2個、省級示范園4個;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占比達80%以上。
黃河流域包括9個省區,東起山東省東營市,經河北、天津、山西、內蒙古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全長5464公里。上游為青藏高原的黃土地貌,中游為黃河中游兩岸的黃土高原地貌,下游為沖積平原。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生態安全屏障。2021年流域內耕地面積占全國比重在6%左右;年均降水量500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份;徑流量約占全國徑流量的1/5左右。黃河流域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占全國比重約10%。
1.黃河流域主要農作物
主要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
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和水稻等。其中,小麥播種面積約為4.2萬公頃,玉米播種面積約為3.1萬公頃,水稻播種面積約為1.3萬公頃。
2.黃河流域機械化
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020年,黃河流域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79.6%,比2012年提高16.6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76.5%,提高20.3個百分點。
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大幅提高,其中小麥、玉米、水稻為87.1%、89.2%和87.3%,分別比2012年高出18.7、14.2、12.4個百分點;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全面推進,其中小麥綜合機械采收率達到98.2%,玉米達到95.8%;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全面發展。
3.黃河流域植被情況
目前,黃河流域植被覆蓋率達到60%以上。
根據2020年《中國植被評價報告》,黃河上、中游的植被覆蓋度較高,約為70.4%;下游的植被覆蓋度較低、較少,約為44.8%。
總體上看,近年來,黃河流域內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但仍面臨著較為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
4.黃河流域土壤情況
目前,黃河流域土壤主要有黑土、黃壤、褐土、棕壤等類型。
黑土為我國主要耕地土壤,面積約占50%以上。黑土是一種以粘性為主的粘性土,是黃土高原的主要土壤類型,由褐土、黑土及風積沙等組成,多為黃綿型。
黃壤是黃河流域面積最大的土壤系,占整個黃河全流域面積的34.5%。
棕壤為紅壤發育而成的紅壤性土,是由棕壤和紅粘土組成,以酸性紫色粘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