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紀念館的大門,跟隨講解員的步伐,實踐隊成員進一步了解了廣州起義的歷史背景和起因。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后,正當革命運動迅猛發展之際,蔣介石和汪精衛于1927年相繼發動反共政策,廣州一時間籠罩在血雨腥風之中。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中共中央策劃已久的廣州起義爆發,由葉挺、張太雷、葉劍英等領導組織的工農紅軍迅速攻下廣州城?上Ш镁安婚L,第一天的勝利并沒有改變雙方軍事力量的差異,最終廣州起義落敗。廣州起義雖然失敗,但其在中國革命歷史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與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并稱三大起義。
在聽完講解員鏗鏘有力的講解后,實踐隊成員深有感觸,為了探索更多關于廣州起義的革命精神,同時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實踐隊特邀講解員進行了一次采訪。
在采訪過程中,實踐隊了解到講解員從事這份工作是因為自己的愛好所趨,在他兒時深受父母影響,他的父母常常帶他去博物館參觀,不斷的接觸歷史,也從那時開始慢慢喜歡上歷史,而后來成為一種興趣,秉持不忘初心的精神從事了紀念館講解員這份工作。
當被問到“您在講述廣州起義這段歷史過程中有什么收獲?或是說您有印象深刻的事嗎?”
講解員說:“這份工作對于我來說收獲頗多,與其是說來訪者在我身上有什么收獲,我更愿意說是從來訪者身上給了我更深厚的收獲。印象深刻的一次,是2019年的時候,我們在展廳搞過一個廣州解放的展覽,這個展覽吸引了很多老年群體的來訪。其中一個老人家,他指著照片說后排左一就是他本人,他給我講了很多當年的歷史故事,在了解歷史的時候我總會覺得我跟他們的距離又稍微拉近了那么一點點,尤其是遇到本尊,這種感覺就會更加濃烈。”
除此之外,實踐隊還了解到紀念館為了宣傳廣州起義,他們也曾開展過不少如話劇、講解等形式的宣傳活動,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廣州起義,了解各英雄烈士不畏強敵、敢為人先、視死如歸的精神。雖然紀念館為廣州起義宣傳做了很大貢獻,但依舊不難看出,廣州起義號稱三大起義之一,與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相比卻更鮮為人知。講解員也同實踐隊探討過此類問題,想要進一步加強廣州起義的宣傳,實踐隊決定以視頻的方式積極向外講述、介紹廣州起義紅色故事,亦可通過制作或轉發廣州起義類的推文及通訊稿等,從而達到宣傳的目的。
2022年7月8日下午,廣東海洋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穗粵靜好隊前往廣州起義紀念館參與廣州起義沉浸式體驗話劇——“1927永遠的紅色”。該話劇將廣州起義的史實與后代情感體悟融合升華,以國家一級文物紅布帶為線索串聯講述整個廣州起義的歷史,以革命文物帶動劇情發展,歌頌了張太雷、梁桂華、陸更夫、楊馨坤等先烈的英雄壯舉和革命情懷。
話劇的第一幕,實踐隊員跟隨著張太雷以及各位革命同志,吶喊出最響亮的口號“廣州蘇維埃政府正式成立了!”實踐隊員熱情高漲地揮動著拳頭,慶祝意義重大的一刻。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后,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
隨后,實踐隊員跟隨話劇推進,移步到館內。革命黨人給全體起義人員派發紅布帶,實踐隊員鄭重地接過紅布帶并且戴上。這條紅布帶,是廣州起義最鮮明的標志,是起義戰士的識別帶,也是廣州蘇維埃政權的象征,更是革命之火淬煉而出的時代印記!
在話劇開展的過程中,實踐隊員見證了共產黨人梁桂華在國民黨反動派殘酷屠殺前的激情慷慨演講,實踐隊員也被革命戰士梁桂華的大無畏精神深深的感動。見證了楊馨坤為了革命種子能延續下去而用盡生命去守護紅布帶。最后,實踐隊員也將身上的紅布帶掛在了那棵開滿勝利之花的木棉樹,讓紅布帶中的革命精神延續下去。
此次廣州起義紀念館尋訪之旅讓我們團隊成員都切身體會到了革命的不易和艱辛。跳出了傳統的教科書,穿越歷史時空,革命先烈為革命事業奮斗不息、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雖然廣州起義失敗了,起義軍民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但是在中國大地上掀起聲勢浩大的革命風暴,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派的反動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工農群眾地革命斗志!正如總書記所言:“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回顧歷史,正是靠著偉大的革命精神,我們才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仍然需要始終保持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