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市數量論的貨幣需求理論
歐文·費雪(Irving.Fisher)于1911年出版的《貨幣的購買力》一書,是貨幣數量論的代表作,在該書中,費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被稱為費雪方程式,即:
MV=Pr
其中,M是總貨幣存量;P是價格水平;r為各類商品的交易數量;是貨幣流通速度,它代表了單位時間內貨幣的平均周轉次數。該方程式表明,名義收人等于貨幣存量和流通速度的乘積。
費雪認為,短期里和保持不變,所以M的變化決定了價格水平。
與費雪方程式不同,劍橋學派認為,處于經濟體系中的個人對貨幣的需求,實質是選擇以怎樣的方式保持自己資產的問題。每個人決定持有貨幣多少,有種種原因,但在名義貨幣需求與名義收人水平之間總是保持一個較為穩定的比例關系。
費雪方程式和劍橋方程式是兩個意義大體相同的模型,但兩個方程式存在顯著的差異。
(1)對貨幣需求分析的側重點不同。費雪方程式強調的是貨幣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劍橋方程式側重貨幣作為一種資產的功能。
(2)費雪方程式重視貨幣支出的數量和速度,而劍橋方程式則是從用貨幣形式保有資產
存量的角度考慮貨幣需求,重視存量占收人的比例。所以對費雪方程式也有人稱之為現金交易說,而劍橋方程式則稱現金余額說。
(3)兩個方程式所強調的貨幣需求決定因素有所不同。費雪方程式是從宏觀角度用貨幣數量的變動來解釋價格,而劍橋方程式則是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認為人們對于保有貨幣有一個滿足程度的問題。
【真題】費雪認為,短期內貨幣流通的速度和產出保持不變,所以,貨幣存量的變化會引起()水平的變化。
A.物價
B.收入
C.稅率
D.匯率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貨幣需求理論。費雪認為,短期內貨幣流通的速度(V)和產出(T)保持不變,所以,總貨幣存量(M)的變化決定了價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