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中醫食療文化和飲食保健的重要體現。2024年2月17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耕海牧漁”實踐隊來到榮成市雪妍中醫診所,在中醫大夫的帶領下,通過學習實踐了解中醫文化,并進一步了解當地沿海居民膳食特征的相關信息。
走訪中醫藥館,學習藥膳知識
實踐隊員來到榮成市雪妍中醫診所,放眼望去是整齊排開的中藥柜。這些中藥柜即使封上,里面的中藥香也透過縫隙傳到實踐隊員的鼻腔內,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香氣。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大夫抓藥的舉動,熟練的手法讓人目不暇接,我看得入了迷,心想著這也太厲害了,用一句老話說就是:術業有專攻。
隨后在王大夫的帶領下,我們學習醫書上的相關膳食知識。王大夫循循善誘,為方便我們的了解,她列舉了許多當地居民膳食的例子。初步采訪后,我們了解到現在使用中藥的方法有許多,可以將新鮮中藥口服,可以搗爛外敷,也可以霧化吸入,亦或是將其與普通食材一起制成藥膳。蒲公英、椒鹽紫蘇、海參燒排骨等,這些都是常見的藥膳。實踐隊員在王大夫的細心講解下,對中藥藥膳有了更深的認知,這也讓我們初步感受到了中醫養生藥膳的魅力所在。

圖為實踐隊員向中醫大夫學習膳食知識。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鈺晴 供圖
觀察中藥形態,了解藥材來源
通過觀察,我們還發現在該診所中有許多由海產品制作而成的藥材,比如烏賊骨、牡蠣、石決明等。在我的印象里,中藥只有植物,但此次實踐讓我們了解到海洋食品也可以入藥。見我們如此驚訝,王大夫繼續補充到:“比如石決明就是鮑科動物九孔鮑或盤大鮑等的貝殼。它具有清熱瀉火、解毒利咽、祛痰止咳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口腔潰瘍、喉炎、咽喉腫痛、咳嗽等癥狀。”隨后,王大夫為我們取出了部分石決明藥材,這些細碎塊狀顆粒放在手上,多呈白色粉末,且有一定重量。對比后我們發現,藥膳相較于單純藥物,有著取材無毒、作用溫和、味道鮮美的特點,所以能使人長期堅持食用。

圖為中醫大夫帶領實踐隊員觀察藥材形態。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鈺晴 供圖
體驗中藥熬煮,感受中藥力量
實踐隊員穿上白大褂,按照醫囑逐步抓取各類藥材。中藥種類多,且對于實踐隊員來說中藥的擺放位置毫無順序;更重要的藥品的重量要把握準確,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這加大了實踐體驗的難度。不斷重復這幾個動作后,才完成了第一步藥材的抓取。隨后在大夫的指導下,我們順利的完成了中藥熬煮。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份很好的中藥液或者藥膳的制作是相當不容易的,但也正是這些努力,才讓健康的飲食進入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

圖為實踐隊員實踐參與中藥學習。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鈺晴 供圖
通過學習體驗藥膳的制作過程,實踐隊成員們增強了對中藥文化的認識,也更加認識到了醫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并進一步感受到了中醫藥膳文化的魅力。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繼續在中醫藥膳的領域不斷探尋,并堅持傳遞中醫的精神理念,積極號召身邊人學習制作藥膳,共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通訊員 孫嘉桐)

圖為實踐隊員與中醫大夫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鈺晴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