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基因,砥礪青春信仰,7月15日,求索實踐團滿懷敬仰之情,走進被譽為“紅色堡壘”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革命精神尋根之旅。

實踐團成員們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深入基地的核心區域參觀了數十部影視劇的拍攝場景。在《沂蒙》電視劇的拍攝實景前,古樸的石屋院落、斑駁的農具陳設,無聲訴說著沂蒙人民“最后一口糧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的赤誠奉獻。走進《紅高粱》那片象征頑強生命力的高粱地意象場景,濃烈的色彩點燃了同學們對民族血性與抗爭精神的思考。而在電影《斗!烦錆M鄉土氣息與戰時智慧的取景地,獨特的地道與村落布局,生動展現了沂蒙軍民面對強敵所迸發的非凡智慧與堅韌品格。每一處場景都是一本立體的歷史教科書,讓課本上的文字在同學們眼前鮮活起來。

接著實踐團沿路參觀了紅嫂原型明德英展館,沂蒙母親王換于展館,沂蒙大姐李桂芳展館,擁軍媽媽胡玉萍展館等等。一件件承載著硝煙記憶的珍貴文物、一幅幅記錄著軍民魚水深情的泛黃照片、一段段詳實的歷史文獻,系統而生動地再現了沂蒙革命老區波瀾壯闊的斗爭史和可歌可泣的奉獻史。特別是肅立于莊嚴肅穆的紅嫂紀念碑前,同學們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碑文銘刻著以明德英、王換于等為代表的“沂蒙紅嫂”群體感天動地的英雄事跡。她們用乳汁救傷員、用柔肩扛起支前重擔、用生命守護革命火種的無私大愛,是“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沂蒙精神最光輝的寫照。實踐團成員在碑前致敬,深切緬懷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女性英雄。
此行最為震撼心靈的環節,是沉浸式觀看了基地精心編排的沂蒙場景劇。“跟著共產黨走”——當那熟悉的激昂旋律在劇場響起,演員們以飽滿的激情再現了革命年代沂蒙百姓一心向黨、生死相隨的堅定信念。在“婦救會”演出現場,為了完成籌集糧食的任務,沂蒙紅嫂你一言,我一語,拿出了做種子的玉米、要去換鹽的雞蛋……“最后一口糧當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這是沂蒙紅嫂支援人民軍隊的真實寫照。她們的無私無畏與紀念館、紀念碑所展現的歷史真實交相輝映,將“沂蒙精神”中那份深沉的家國大愛與堅韌不屈展現得淋漓盡致,深深叩擊著每一位青年學子的心扉。


此次沂蒙之行,不僅是一次社會實踐,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學子們觸摸到的,是永不褪色的信仰豐碑;帶走的,是砥礪前行的澎湃力量。這份源自沂蒙熱土的赤誠與堅韌,必將激勵新時代青年在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征程中,續寫無愧于先輩、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