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課程中,“鄉音風情,雅言文明”與“誦講吾鄉,志承榮光”課程,以普通話推廣與語言藝術培養為主線,旨在帶領學生們正確認識方言與普通話關系、感受誦讀講演的語言藝術魅力,增強對家鄉文化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
“鄉音風情,雅言文明”課程從生活中的趣味方言出發,向學生講解方言與普通話的定義,并通過情景劇等活動形式,帶領同學們感受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交流對象時,方言與普通話的應用情況,承載著故鄉獨特的文化情結。該課程強調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不應歧視與打壓方言,要認識到諸如粵劇、粵曲等方言藝術形式的文化價值,正確看待普通話推廣與方言保護之間的關系。


圖1 志愿者老師講解普通話的定義
“誦講吾鄉,志承榮光”課程基于前期課程的鋪墊,將“推廣普通話”從日常生活交際層面提高到語言藝術層面,以家鄉風土人情為載體,聚焦誦讀與演講的語言藝術形式,帶領同學們感受誦讀與演講的基本特點與要素,厘清二者區別。課程通過教師演示視頻生動展示演講與朗誦的魅力,著重強調演講稿的撰寫要素以及撰寫方法,具體包括“看聽說寫講”等五個部分,關注語言藝術表演外同時注重舞臺形象的塑造,引導學生從語言、情感、團隊合作、動作設計等維度更為全面地欣賞與學習語言藝術,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與審美感受等素養。


圖2 志愿者老師講授朗誦技巧
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們學會辯證看待方言保護與普通話推廣之間的關系,感悟誦讀講演的語言藝術魅力,培養文化自信與審美素養。學生紛紛表示將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說好普通話,切實提升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