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暑氣未消,山東大學(威海)山海“博時急救”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青春身影,再次活躍在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怡園街道瀚海社區。這一次,我們帶著普及急救知識的熱忱,手持精心準備的急救宣傳單,走進社區的街頭巷尾,為居民們送去守護生命的“安全指南”。
前期籌備:讓知識傳遞更有力量
為了讓急救宣傳真正入腦入心,團隊成員提前多日打磨細節。我們梳理心肺復蘇、氣道異物梗阻等急救知識的核心要點,將專業術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融入宣傳單設計。從按壓頻率的精準數值(100-120次/分),到不同人群(成人、兒童、嬰兒)按壓深度的區分,再到操作流程中的關鍵禁忌,都以清晰圖示和簡潔文字呈現,力求讓居民“一眼看懂、牢記關鍵”。同時,團隊反復演練講解話術,確保面對居民咨詢時,能準確、生動地傳遞知識。
社區行動:街頭巷尾的“急救課堂”
活動當天,瀚海社區的廣場、樓棟入口、休閑長廊,都成了我們的“移動宣傳陣地”。身著紅色志愿馬甲,我們化身“急救知識傳播者”,主動向過往居民遞上宣傳單,開啟一場場“微宣講”。
在社區廣場,一位帶著孫輩的阿姨被我們攔下。“阿姨,給您講講急救知識,關鍵時候能派上大用場!”我們指著宣傳單,從如何識別心臟驟停,到胸外按壓的正確姿勢、人工呼吸的操作要點,耐心講解。孩子好奇地盯著圖示,阿姨也聽得認真,不時提問:“按壓的時候真得使這么大勁嗎?”“要是身邊沒別人,咋呼救?”我們一一解答,還現場模擬簡單動作,讓知識不再抽象。
遇到在樓棟前乘涼的大叔,我們放慢腳步,輕聲招呼:“大叔,了解下心肺復蘇知識,多份保障!”面對大叔,我們著重強調急救的黃金時間(4-6分鐘),以及普通人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大叔感慨:“以前覺得這些是醫生的事,現在知道了,咱老百姓也得學學!”
社區角落,一位獨自散步的老人,也成了我們的宣講對象。我們蹲下身,用通俗易懂的話反復講解,確保老人聽清、聽懂。老人握著我們的手說:“你們年輕人有心了,這些知識對我們來說太有用了!”
科技助力:讓知識傳播更便捷
除了傳統宣講,我們還借助科技手段拓寬知識傳遞渠道。遇到對急救知識感興趣的居民,團隊成員會打開手機,展示提前準備好的急救科普短視頻,從動畫演示心肺復蘇流程,到真實案例講解急救重要性,讓知識以更生動的形式呈現。一位阿姨看完視頻后,主動拿出手機:“能給我也發一份不?我想給家里人也看看!”我們欣然應允,將視頻鏈接分享,讓急救知識借助網絡,在家庭中繼續傳播。
青春擔當:以行動踐行使命
此次瀚海社區之行,我們用腳步丈量責任,用宣講傳遞知識。從前期籌備的嚴謹,到社區宣傳的熱情,再到科技助力的創新,每一步都飽含山大學子的社會擔當。未來,山海“博時急救”團隊將繼續深入更多社區,開展形式更豐富的急救科普活動,讓急救知識如春雨般,浸潤更多人的心。我們相信,點滴行動匯聚起來,終能織就守護生命的安全網,讓“救在身邊”的理念,成為社區最溫暖的底色,也讓社會實踐的青春力量,在服務中綻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