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紙上妙趣生,食安知識入心田——出藍小隊社會實踐特輯⑧
炎炎夏日,食品安全牽動人心。高溫天氣下,如何讓科普更接地氣、讓知識入腦入心?7月15日,浙江工商大學出藍食品學會與余杭區倉前街道殘疾人之家創新思路,將趣味手工與專業科普相結合,打造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食品安全公開課"。在這里,廢棄的泡泡紙變身教具,枯燥的專業術語化作生動演示,讓食品安全知識在歡聲笑語中深入人心,為殘疾人朋友們撐起一把"食品安全"的保護傘。科普講堂:解碼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究竟是“安全衛士”還是“健康隱患”?活動現場,出藍小隊系統講解添加劑的科學原理與使用規范,通過成分分析、顯微觀察等視頻演示,直觀展現合法添加劑在保鮮、提味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警示非法添加物的危害。結合常見食品包裝實物教學,幫助群眾掌握標簽識別要點,學會辨別“該不該有”“能不能吃”等實際問題,切實提升食品安全防范意識,為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提供科學保障。
(食安科普大講堂)
創意手工:泡泡紙上的安全課堂
當廢棄泡泡紙遇上水彩顏料,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出藍小隊帶領殘疾人朋友人們通過泡泡紙制作紋理畫作,在趣味創作中學習食品包裝安全知識,如塑料制品標識識別、環保回收小技巧等。動手又動腦,知識記得牢!
“食安科普與泡泡紙的創新性結合通過‘玩中學’的形式提升殘疾人朋友們的參與熱情,尤其激發了大家有關食品安全的學習興趣”倉前街道殘疾人之家工作人員表示。活動將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體驗,既提升公眾安全意識,又傳遞環保理念,為社區注入“食安正能量”。
從講堂到手工,從理論到實踐,這場活動讓食品安全知識“接地氣”“有溫度”。這個夏天,讓我們一起用創意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出藍小隊與殘疾人一同繪畫)

(合照)
通訊人:符旭鵬
聯系方式:17816610815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