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開場,我們帶著村民一頭扎進鄉村田野。路邊的狗尾草、墻角的三葉草、菜園里的紫蘇葉,這些平日里司空見慣的植物,瞬間成了“香餑餑”。王大爺熟練地采摘著葉片,笑著說:“種了一輩子地,才知道這些草能變寶貝!”大家像尋寶一樣,把形態各異的葉子收入囊中,期待著它們在布上綻放新顏


回到房屋,拓染正式開啟。隊員們手把手教村民固定葉片、輕敲木槌。李阿姨小心翼翼地操作,當揭開葉片,棉布上暈染出翠綠的葉脈,她驚喜得叫出聲:“像變魔術!”大爺們也不服輸,粗糙的手掌握著木槌,一下下敲出的圖案,藏著莊稼人的細膩。孩子們圍在一旁,把拓染好的手帕舉得老高,笑聲在屋里打轉 。

活動中,最動人的是老少同框的畫面。白發蒼蒼的奶奶教孫女辨認植物,年輕人幫著大爺調整葉片位置。原本陌生的面孔,因為拓染湊在一起,嘮著家常、分享竅門。張大叔說:“這活動好,年輕人帶我們玩新鮮玩意兒,咱也能跟上時代!” 這一場景,讓傳統技藝在代際交流里,有了新的傳承溫度。

日落時分,大家捧著作品合影。帆布包上的葉片拓印,像給布料披了件“自然披風”;手帕上的小花圖案,成了最別致的裝飾。這些作品,是鄉村植物的“二次生長”,更是我們與村民共同創造的回憶。 離開時,村民們拉著我們的手念叨:“下次再來玩!”這場植物拓染,不只是一次技藝體驗,更是我們農之隊扎根鄉村、聯結民心的見證。我們把知識變成樂趣,讓鄉村草木有了藝術模樣,也在彼此心里,種下了對鄉土文化的熱愛。期待下次相遇,繼續在鄉村的土地上,敲打出更多美好 !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