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傳統美德,是流淌在民族血脈中的精神基因,歷經數千年積淀,鑄就了“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崇高品格,強調個人修養、家庭和睦與社會責任的和諧統一。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是歷史長河中維系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更是新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滋養。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要求我們“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此次活動,正是要激活這份深沉的歷史積淀,將孝道、誠信、勤儉、仁愛等核心美德融入現代社區生活,賦予其新的時代活力,使之成為構筑中國式現代化社區文明新風尚的堅實支撐。
活動伊始,主講人段正昆同學圍繞“傳統美德進社區:以榜樣力量引領文明新風尚”主題,系統闡述了活動的背景意義與精心設計。實踐隊創新運用多元載體:通過“好家風分享會”邀請社區家庭,特別是少數民族家庭,講述真實感人的家風故事,讓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美德可觸可感;在“最美家庭展播”中,讓身邊的榜樣事跡在社區宣傳欄綻放光芒,傳遞無聲的感召力。同時,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祖孫三代現場演繹的家訓傳承演示、寓教于樂的情景劇表演,以及吸引居民動手參與的美德積分打卡和家風楹聯書寫工作坊——將抽象的美德內涵轉化為鮮活的生活場景與趣味體驗。宣講隊員們正以實際行動,讓傳統美德如春風化雨般浸潤社區,點燃居民共建文明新風尚的熱情!

宣講環節結束后,社區書記及工作人員與我們進行深入的交流,她分享了許多社區進行傳統美德宣傳的工作案例,并詳細闡述了工作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與收獲。我們仔細聆聽,站在社區居民的視角表達了我們的訴求,也給出一些建議和改進措施,看著他們眼里閃著的光,能感覺到這些交流真的給他們帶來了新思路。

交流結束后,我們與社區工作人員站成一排,臉上洋溢著笑容,按下快門,定格此刻。這場宣講活動教會我們:青春的價值,在于讓沉睡的文化基因蘇醒于當下,讓“仁義禮智”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為街坊鄰里間可感可觸的溫度。原來,最深刻的傳承,就是讓傳統美德活在每一個平凡日子里,成為社區生長的精神根系。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