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轉左出,西行50米,是汪近午的祖宅。這里如今被他布置成一處小小的“展廳”,處處陳設著由他親手制作的大小魚燈,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觀詢價。經傳承人介紹:“瞻淇魚燈有紅色和青色兩種,紅色代表團圓吉祥,寓意喜慶,青色象征萬象更新,寓意希望。大年初二至正月十五,村民舞紅色魚燈,過了十五,是綠色魚燈登場的時候了。”在它看來,無論何種顏色,都表達著村民對新年樸素而直白的希冀。最傳統的東西,最能直抵人心。隨著傳統文化日益被重視,魚燈逐漸被眾人矚目。這兩年來,每到新年,小小的村莊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人們手持小魚燈,跟隨著“大魚”隊伍身后,沉浸式體驗“徽州的年味天花板”。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提升歙縣徽州非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徽州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事業,促進歙縣文化創意產業、商業、旅游業的融合發展,為歙縣的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貢獻滁院學子的一份青春力量。小組成員受益匪淺,學習了歙縣徽州非遺文化的基本保護措施及其發展規律,深入體會其文化內涵,有助于小組成員認識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和鍛煉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