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京博物院:古畫文化的深度傳播

在南京博物院,李星辰同學成為了古畫藝術的傳播者。她深入探索了這座藝術寶庫,與豐富的古畫藏品們面對面,不僅通過專業的鑒定知識揭示了古畫的獨特魅力,更用生動的語言和講解技巧,將復雜的專業知識轉化為游客易于理解的語言,為游客們展示古畫保護的重要性與深刻意義。通過深入博物院,穿梭于一幅幅古畫之間,以專業的視角和生動的語言,向廣大游客揭開了古畫背后那層神秘的面紗。通過詳盡的講解與互動,不僅向游客們展示了古畫的藝術魅力,更將復雜的鑒定與保護知識轉化為易于理解的內容,激發了公眾對古畫藝術的興趣與熱愛。同時,他也強調了古畫保護的重要性,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并參與到這一文化傳承的事業中來。
二、無錫小學:古畫知識的啟蒙之旅

在無錫的一所小學里,馮皓玥同學以一場別開生面的古畫知識講座,為孩子們開啟了一段文化啟蒙之旅。她以仇英等古代畫家的故事為引子,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古代畫家為追求畫技精進所付出的努力與艱辛。在精心設計的課程內容和互動環節中,孩子們被這段生動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他們對古畫文化的濃厚興趣與探索欲望被悄然點燃。在講座后,孩子們對于講座的不解提出了一些問題,團隊成員積極回答與呼吁對古畫的保護。馮皓月的講座,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外知識,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為培養未來的文化守護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觀前公園:古畫保護與傳承的市民之聲

在江蘇省的觀前公園,吳雨希同學發起了一場古畫保護與傳承的宣傳活動。她通過發放宣傳資料、開展問卷調查及現場講解等多種形式,與市民們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市民們的反應熱烈而多樣,有的流露出對古畫藝術的深厚情感,表示愿意為保護這些歷史瑰寶貢獻自己的力量;有的則表達了對古畫保護現狀的擔憂,并希望社會能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這次活動不僅增強了市民的文化自信與責任感,更為推動古畫保護事業的深入發展匯聚了強大的民間力量。
四、無錫學校:科技修復古畫的魅力展示

在無錫市的一所學校里,劉可兒同學將古畫修復系統與文化傳播緊密結合,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她以多媒體展示為輔助,生動呈現了古畫的藝術魅力與保護現狀。從古代繪畫的精湛技藝到古畫面臨的嚴峻挑戰,劉可兒的講解引人入勝。而當她介紹到南京審計大學學生團隊自主研發的古畫修復系統時,更是引發了全場的高潮。通過視頻演示,師生們直觀地看到了古畫在修復前后的顯著變化,對這項科技成果贊不絕口。劉可兒的講座,不僅讓師生們領略了科技的魅力,更讓他們深刻認識到科技在古畫保護中的重要作用。
五、德州公園與吉安紀念館:古畫修復技術的公眾認知調研

在山東省德州市的大清河公園和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的文天祥紀念館內,張銀潔和鐘美琴兩位同學分別開展了關于古畫修復技術的公眾認知調研活動。她們通過精心設計的問卷,深入了解了公眾對古畫修復技術的了解程度及其看法。在調研過程中,市民和游客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參與性。他們不僅認真填寫問卷,還主動向兩位同學詢問更多關于古畫修復和保護的知識。張銀潔和鐘美琴的調研活動,不僅收集到了市民們對于古畫的寶貴數據信息,更通過面對面的交流,進一步增強了公眾對古畫修復技術的認知和支持。
回望這段意義非凡的社會實踐之旅,團隊成員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責任。他們深入古畫的世界,感受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同時,他們深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自己肩負著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于是,他們走出校園,走進公眾的視野,通過舉辦展覽、講座、工作坊等多種形式,將古畫的魅力與價值傳遞給更多的人,他們走進公眾的生活,傳播古畫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與意義。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年輕的身影將繼續以科技之名,守護古畫之魂,讓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時間的長河中永遠閃耀光芒。
撰稿/鐘美琴 吳雨希
圖片/“古墨傳承”團隊成員
指導老師/韓志耕 陳耿
圖片/“古墨傳承”團隊成員
指導老師/韓志耕 陳耿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