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西關小鎮,共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7月21日電(通訊員鄭嘉棟)
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號召下,山東理工大學學生會“循跡明心,溯源逐光”社會實踐團于7月21日前往東營市西關小鎮,旨在通過深入基層、貼近民生的實踐活動,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和諧共生之道,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西關小鎮,這座承載著千年文明記憶的小鎮,以其獨特的民俗風情和地域特色,靜靜地訴說著歷史與時代的交響。實踐團成員們滿懷期待,踏入了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準備用雙眼捕捉每一份美好,用心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踏入小鎮,古樸典雅的建筑群便映入眼簾,青磚黛瓦間透露出歲月的痕跡,仿佛每一塊磚石都在訴說著過往的輝煌。街道兩旁,傳統手工藝品的攤位鱗次櫛比,剪紙的細膩、刺繡的精美、木雕的生動,無一不彰顯著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和深厚文化底蘊。實踐團成員紛紛駐足,與手工藝人交流,聆聽他們講述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份對傳統文化的執著與熱愛。
(圖為實踐團成員手工藝人交流。通訊員 馬洪霖 攝圖)
“看,這剪紙上的圖案多么栩栩如生,每一刀都蘊含著匠人的心血。”一位實踐團成員感慨道。在與手工藝人的互動中,大家不僅學習到了傳統技藝的精髓,更深刻體會到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同時,利津水煎包、史口燒雞等特色小吃的香氣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品嘗著這些地道的美食,實踐團成員不僅滿足了味蕾,更感受到了小鎮居民的熱情與淳樸。
除了對傳統手工藝和美食的探索,實踐團還深入了解了西關小鎮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規劃。在與當地居民的交談中,大家得知,近年來,西關小鎮依托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獨特的地理優勢,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通過舉辦民俗文化節、手工藝品展覽等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游覽,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小鎮還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鼓勵年輕人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播中來,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了更好地宣傳西關小鎮的獨特魅力,實踐團還利用專業設備拍攝了關于小鎮的宣傳視頻。鏡頭下,古色古香的建筑、熱鬧非凡的市集、技藝高超的手工藝人以及笑容滿面的居民,共同構成了一幅幅生動和諧的畫面。實踐團成員希望通過制作這份宣傳視頻,讓更多人了解西關小鎮,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為小鎮的未來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圖為西關小鎮文創產品寫實。通訊員 馬洪霖 攝圖)
“這次實踐活動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實踐團負責人在總結發言中表示,“我們不僅親眼見證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更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廣闊前景。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將把這次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努力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隨著夜色漸深,實踐團成員告別了西關小鎮。通過這次社會實踐的經歷,他們深知,只有深入基層、貼近民生,才能真正理解社會的脈搏和時代的呼喚;只有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讓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更加豐富多彩、生生不息。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于西關小鎮合影。通訊員 史淑雅 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