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22日上午,“求索”實踐團拜訪慶云縣嚴務鄉柴林莊村紅色文化傳承志愿者石金超,了解柴林莊村的紅色歷史故事。
石金超同志向實踐團成員敘述了他搜集冀魯邊紅色文化的大致歷程,他表示,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是他始終堅守的初衷。他深深懷念軍民魚水情,作為農民,想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用革命先輩的故事激勵后代。
在紅色文化挖掘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初期,石金超更多面臨的是質疑,農民出身、小學的文化水平,都使他的工作難以推進。在村里人看來,種了一輩子地連小學都沒畢業的石金超想整理紅色檔案,想當作家,癡人說夢。他自嘲道:“七年間我的主食就是‘閉門羹’。” 但石金超始終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自2017年開始走訪調查,為了收集資料,石金超走遍慶云,樂陵等地,一個縣一個縣地走訪,翻閱資料,從字里行間找到與柴林莊村相關的史實,周圍居民態度逐漸改變,從最初的質疑到佩服,石金超也從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轉變成現在人們口中的紅色文化傳承人、“農民作家”。
伴隨著對革命文物和文獻資料的不斷搜集,如何更好地展示紅色文化成為問題。由于家中空間有限且缺乏合適的保護措施,經過反復的思考和探索,石金超迎來了一個契機,在當地的華材希望小學建立起一個專門的展館——嚴務鄉紅色記憶展館。展館選址于嚴務鄉華材希望小學內,占地面積超過100平方米。建成后,該展館被正式列為紅色教育培訓基地。
對于未來挖掘工作,石金超認為還有很多突破的點,他希望未來利用AI技術實現線上直播,并將包括慶云在內的24個縣的冀魯邊區革命根據地連接起來,建立冀魯邊區紅色文化展覽鳥瞰圖,通過掃描二維碼的形式了解各個區域的冀魯邊區紅色文化,并在此過程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實現新質生產力的持續發展。
通過此次對石金超同志的采訪,我們了解到柴林莊村的紅色文化,更體會到文化傳承的不易。我們將不忘初心,繼承好革命文化,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