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8日,實踐隊員們前往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進行調研,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對秦創原的平臺建設、亮點舉措、科技成果等方面進行深入了解。
關于平臺建設,隊員們了解到秦創原在設立之初就是為了打造陜西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平臺和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以此為目標,秦創原構建了以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秦創原網絡平臺、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三者為一體的框架體系。其中,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緩解科創初期企業的融資難問題關聯最為緊密,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構建創新要素全方位運營服務、創投基金全周期布局和科技金融全鏈條協同“三個體系”,發揮創新資源優化配置服務的連接器、科技活動與經濟成果的轉化器、面向科技前沿的傳感器“三個作用”,完善科技初創企業的金融支撐。

在緩解科技初創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舉措方面,秦創原從資金供給和制度保障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秦創原設立陜西秦創原科技創新投資基金作為“創新投資基金全周期布局”體系的核心投資主體。通過構建多層次、分階段、全周期的子基金集群,暢通創新鏈與產業鏈之間的資本供給,有效兼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職責與服務秦創原生態建設的使命。另一方面,在制度保障方面發布全國首個科技創新企業服務省級地方標準,推出首個技術產權(技術交易)資產證券化產品。2023年,“秦科貸”、“工信貸”等融資方式為中小微企業發放風險補償貸款417億元;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落地子基金27只、總規模319.11億元,子基金投資項目182個投資金額79.23億元,帶動其他資本投資近500億元,實現超過6倍放大效應。

在此背景下,陜西省科技企業增幅明顯加快,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已突破萬家。隊員們在科技成果展區參觀了依托秦創原融資支持的科創企業在衛星、綠色能源、高端機械等領域取得的最新科技成果。2023年陜西省在秦創原驅動平臺的大力支持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分別是去年同期的2.8、4.3、1.8、1.7倍。

通過此次調研,同學們深入了解了陜西省科技初創企業在融資方面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秦創原在緩解此類問題時精準、有效的措施。身處校園同學們還體會到,我們不僅要關注科學技術創新本身,更要關注科學技術的成果轉化,才能成為真正造福社會的技術。同學們感到要盡自己所學,為陜西省乃至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