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與旅游學院: 海濱漁旅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攜手同行
中國青年網日照2月4日電 (通訊員 孫璐)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生產模式發生轉變,沿海漁業在傳統發展模式的基礎上融入當地特色,發揮濱海優勢,促進旅游業與漁業協調發展。為更好地了解海濱漁旅產業協調發展情況,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實踐隊于2024年1月13日前往日照市沿海漁村任家臺進行當地漁旅產業融合的實地調研。通過參與勞作、采訪調查等形式對當地漁業、旅游業發展狀況極其協調發展之路,同時對其發展模式進行建議與推廣。漁旅融合新興模式,鄉村振興攜手共進
任家臺臨海的優越地理位置為其漁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當地政府與企業的支持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發展新方向。通過走訪,實踐隊員發現,這里幾乎每家每戶都會經營民宿或者海鮮餐館,在旅游旺季時這會為他們提供一筆很可觀的資產。我們在巷子中采訪到了當地居民王女士,她的丈夫正在出海捕撈,而她則是收拾捕撈用到的工具。據王女士表示,平時就靠出海捕撈賺取生活費用,在七八月份旅游熱的時候,旅游業也能收益不少。這種新興的發展模式,為當地居民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入,助力當地的鄉村振興;也使游客對于漁業文化與海洋風貌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促進城鄉間的交流融合,從而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當地漁民。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孫璐 供圖
海產養殖飛速發展,居民受益笑容開懷在去往當地養殖場的途中,我們遇到了當地一位居民李奶奶,她提著一袋新鮮的扇貝匆忙趕往家中。"這在那邊養殖場買的哦,可便宜的嘞,剛從海里撈出來就直接賣了",李奶奶這么告訴我們。當我們趕往養殖場時,漁民們正熱火朝天的打撈、處理人工養殖的扇貝等。漁民告訴實踐隊員,這里都是被人承包了,以淺海養殖為主,捕撈后直接售賣給當地居民、餐館、海鮮市場或者是外地來的游客,因為新鮮且價格便宜,往往也會有臨近城市驅車前往。實踐隊員詢問得知,這些海產的價格遠低于市場價格,但薄利多銷,也能獲得不少利潤。且大量從周邊城鎮趕往的游客也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這種形式下,漁業和旅游業達到了一種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微妙關系。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養殖場工作人員。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孫璐 供圖
聚焦實際生產問題,漁旅產業永續發展我們在實際走訪調查過程中,通過采訪當地漁民與養殖場老板得知當地這種發展模式仍然面對許多挑戰。"如何協調漁民自身生活需求與旅游開發程度,以及如何在吸引游客的同時保護當地的文化與自然環境,等等,這些都是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地民營企業領頭人王叔叔向實踐隊員介紹到。而在實地走訪中,實踐隊員發現當地旅游熱度過去后,海灘往往會殘留大量垃圾廢品,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海洋環境。實踐隊員針對這些實際問題向王叔叔提供建議,提出要把居民利益放在首位,呼吁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共同努力;注重可持續發展,加強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從而為漁旅結合的未來發展夯實堅實的基礎。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海邊煙花商鋪老板。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安琪 供圖
本次實踐取得圓滿成功,實踐隊員們通過深入到當地漁民中,對漁旅結合的發展模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隨著科技進步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魚旅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可以預見,漁旅結合將成為未來旅游業的一個重要方向,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著農業、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我們實踐隊員也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腳踏實地做事精神,推動漁村建設新風貌。
圖為曲阜師范大學"情系三農"實踐隊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