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與旅游學院:體會村民旅游熱情,助力沿海漁村發展
中國青年網濟南1月15日電(通訊員 馬仙玉)旅游發展是經濟發展的一大保障,濱海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已深入到鄉村等很多地區,是旅游發展的一大支柱。為了積極響應國家以旅游促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反哺鄉村旅游的號召,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實踐隊隊員于2月3日前往濟南市章丘區進行鄉村旅游普及度調研,進一步了解濱海地區的影響力,宣傳濱海地區自然、環保的旅游發展體系。調查沿海旅游,把握游客感受
1月13日,“情系三農”實踐團隊員來到濟南市章丘區,實地對村莊居民進行沿海地區旅游意向了解。用過與當地居民交談后了解到:如今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加之疫情限制解除,居民旅游熱情高漲,不管是前往內陸還是沿海地區旅游的人數都大幅增長。通過采訪一位民本地居民,了解到疫情三年幾乎無法出門,解除限制后對旅游的渴望空前高漲,幾乎所有人都在盼望有一段真正的旅游體驗。一位居民提到沿海旅游,“內地居民還是對海邊的向往大一些,基本上一提到旅游,尤其是適合全家一起出游的好地點,大部分家庭都會選擇附近臨近的濱海地區。”經走訪多位居民,內陸居民除了海邊氣候老少皆宜的因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海邊的浪漫氛圍:許多游客通過書本、電影等影視作品中對大海的美好描述所吸引,因而對海邊自然帶上的美好的濾鏡。“一般國慶假期,甚至五一小長假這些假期,基本上接到的單子全是往返火車站的。”,一位出租車司機提到。對于大多數有孩子的家庭來說,真正能夠全家出游的時間只有寒暑假,大多數家長也會樂意帶孩子去濱海地區。

圖為實踐隊員向居民詢問旅游意向。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
海鮮市場廣大,購買意向鮮明時逢當地年集,實踐隊員前往年集場地進行了參觀采訪。時值臘月,年級場地全為當地村民進行年貨的購買與售賣,在海鮮售賣專區中走訪時,一位攤主熱情地向實踐隊員介紹,平常時候海鮮售賣量確實不高,但是像春節、中秋等節日前期,海鮮售賣量空前高漲。一般小販們也會選擇在這些日期多進貨,甚至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實踐隊員了解到,由于距海遙遠又擔憂網上下單的實效與質量問題,居民們購買海產品的主要渠道就是通過小販批發和超市購買。實踐隊員前往超市,其中的海鮮售賣專區也是人滿為患。在了解過程中,實踐隊員發現,相較于市場,超市對海產品的處理會更加到位。通常將顧客購買的食品處理為可直接烹飪的狀態。且超市在節日期間會推出海鮮大禮包,各式海鮮處理在一起省去了顧客挑選的時間,更受顧客的歡迎。“離海遠的地方沒那么多海鮮購買渠道,平時的價格又比較高,基本上都是趁著節日的時候才會買上一些。”一位采購的顧客解釋道。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海鮮售賣專區的小攤。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
核廢水污染環境,吸引力大幅下降在走訪過程中,實踐隊員們了解到。日本排放核污水以后,內陸居民對沿海旅游的熱情大幅下降。不少居民表示通過新聞等渠道了解到的核污水的輻射及其副作用,讓很多人憂心忡忡,不敢再接近海邊,甚至去購買海鮮。通過采訪一些常年外出的游客,他們表示盡管自己對海邊的環境很放心,但是自從核污水排放之后不免也有些擔憂。“海邊條件再好,看到一些核污水帶來的影響的新聞也難免會在心里腹誹。不敢貿然帶家人去到海邊。”許多居民提到現在比起去海邊這種讓人擔憂的地方,不如就在家鄉附近尋找一些風景優美的旅游景點來帶家人游玩。盡管大部分居民對海邊旅游的意愿下降,但仍有許多居民表示海邊風景優美,如果有合適的機會,仍然會帶著家人們去到濱海地區旅游。

圖為實踐隊員向村民詢問核污水的影響。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
本次實踐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隊員們對濟南市章丘區的居民進行了沿海旅游意愿的深入調查,同時,在走訪調查階段,也更深入了解內陸地區居民對濱海地區旅游的特色與前往的原因。沿海地區旅游是促進省市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也是一個省市鮮明的發展特色。以沿海地區為支柱,延長沿海旅游產業鏈。實踐隊員將持續為沿海地區旅游產業做好宣傳。助力海濱地區旅游體系發展,做大海濱地區完整旅游體系發展。
圖為曲阜師范大學“情系三農”實踐隊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