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與旅游學院:漁旅結合新模式,鄉村發展新風貌
中國青年網臨沂2月4日電 (通訊員 陳婧)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得到了廣泛踐行,沿海漁村立足當地特色,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發展漁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新模式,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踏步前行。為探尋沿海漁村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路徑,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實踐隊來到了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任家臺村進行實地調研。漁水風情迎客來,鄉村發展現活力
實踐團走訪任家臺村,與村民們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交流,詢問任家臺村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發展狀況。從采訪中了解到,海水養殖是村民們重要的收入渠道。現在正是扇貝的收獲時間,任家臺碼頭上數臺吊車和漁船正忙碌地對接、裝卸工作。現代化的運輸設備、先進的冷鏈加工技術幫助海鮮從碼頭快速運往餐桌,保留了海鮮的鮮美口感。隨著旅游業發展,民宿經濟應運而生,“房子+院子”的特色模式留住了鄉村的古樸風貌。“在這不僅能看海景撿貝殼,還能吃到地道的海鮮菜,體驗出海捕魚,對于我們內陸游游客來說,日照帶給我們獨特的體驗”張先生說。如今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任家臺風景區修建基礎設施、舉辦漁民節祭海、舉辦紅色研學、建設影視攝影基地……增加村民收入,促進鄉村發展的同時還大大增強了游客吸引力。礁石公園、日照古燈塔現已成為當地特色地志,村民提到盡是濃濃的自豪感。

圖為實踐隊員與游客張先生進行交談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甘唯萌 供圖
海洋污染迎挑戰,環境保護迫眉睫實踐隊員們向游客和村民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得到海水污染已經成為人們選擇海濱旅游和購買海產品的一大阻力。隨著日照濱海旅游項目的建設,游客逐漸增多,度假村環境保護措施不到位的短板逐漸暴露。旅游旺季餐飲、住宿產生了大量垃圾,垃圾桶有時“難承其重”,而游客隨手亂扔垃圾等行為則為濱海環境保護雪上加霜。海濱附近的環衛工人表示“以前五一國慶節沙灘上經常能看到飯菜、飲料瓶,還有一些海水帶著涌到岸上的垃圾。”海水質量的壓力不僅來自垃圾廢棄物,還有核廢水的排放。調查問卷中,村民和游客都對海鮮安全性持懷疑態度,擔心海鮮受到核輻射的影響,這對濱海旅游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濱海環境保護迫在眉睫。當前,度假村充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積極采取措施,建立合理的生活垃圾與海產品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加強海產品安全質量檢測工作,這將增強村民與游客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圖為實踐隊員與環衛工人進行交談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安琪 供圖
打造獨特品牌,加強宣傳增引力實踐隊在在采訪調查中發現任家臺的發展受限不是價格的因素,而是知名度低和特色不足的原因。村民張女士有些苦惱“一說起去海邊旅游大家經常想起青島,日照的吸引力好像不太夠啊。”街頭采訪村民詢問民宿的宣傳方法,大家也直言不諱“哪有什么宣傳方法?就是在美團上掛個鏈接等游客買。”村民們大都對宣傳不甚重視,不了解宣傳的方法和途徑,僅靠熟人口口推薦。而在游客填寫的調查問卷中,抖音、小紅書等多媒體是他們了解旅游地評價和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建議當地村民加強在抖音等流媒體上的宣傳推廣力度,擴大知名度,建議度假村傳承保留鄉村特色,打造鄉村新品牌。

圖為實踐隊員與民宿經營者進行交談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
本次三下鄉活動,隊員們通過實地深入濱海旅游一線,調查任家臺村漁旅結合發展狀況,對現代漁村發展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鄉村發展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推進鄉村特色、可持續的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我輩重任在肩。在此次活動中,實踐隊員們樹立民生意識、生態意識,通過分析調查結果促進鄉村發展,為祖國鄉村振興事業貢獻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