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與旅游學院:因地制宜開發濱海資源,助推任家臺村振興發展
中國青年網臨沂1月16日電(通訊員陳婧)為響應黨的19大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鄉村發展戰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社會實踐隊于2024年1月13日前往日照市東港區任家臺村進行沿海漁村實踐調研活動,了解當地的產業結構與村民經濟發展情況,探索任家臺村濱海旅游業發展進程與前景。鄉村整體規劃,引領發展道路
實踐團走訪村黨委書記,與其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詢問任家臺村經濟發展模式與疫后旅游業發展狀況。從采訪中得知,起初的任家臺村只是一個不知名小漁村,受海水影響農業種植條件差,村民僅以打魚維持生計。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村黨支部充分利用濱海資源,合理規劃產業,帶領村民發展海水養殖, 同時順應鄉村旅游業的浪潮大力發展文旅融合產業,拓寬居民收入渠道。如今,發展民宿,經營農家樂,海水養殖……除了外出打工,村民們已然有了更多的選擇,在家即可實現創業就業,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圖為任家臺村黨委書記介紹任家臺村發展特色。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
發展特色民宿,村民增收致富
“情系三農”實踐隊隊員們發現任家臺村位于日照市東港區,人流量較大。任家臺村充分利用濱海資源進行文旅融合,因地制宜建設任家臺趕海園、礁石公園、海鮮市場等場地,形成了任家臺的獨特競爭優勢,大大提升了游客吸引力,而這些都為民宿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本團隊在村中與漁村村民進行交流采訪,了解到該村村落原先風貌保存較好,區別于城市住房,房子多為“院子+房屋”模式的低矮建筑,保留了獨特的農村風貌。雖然古樸卻不簡陋,經營民宿的村民們大都為房間安裝空調,建設獨立衛浴,為游客提供舒適的住宿條件。 民宿經營人李先生表示,五一勞動節節至十一國慶節期間為旅游旺季,也是住宿需求量最大的時期,游客群體多為短途全家游,當然也不乏省外游客。實踐隊員們通過采訪還了解到除了民宿,大多數村民還會經營經營海鮮特色菜,海沙子面、辣炒魷魚、清蒸香螺等菜品已經成為當地特色,也是村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渠道。隨著交流的深入,實踐隊員意識到任家臺村正探索民宿更加科學的發展方式:一方面限制民宿層高,保障房屋建設的安全性和特色的保留,另一方面,通過微信群、APP等方式分享民宿經驗,引導村民正確開展民宿產業,用實際引領任家臺村旅游業健康蓬勃發展。

圖為當地村民向實踐隊員介紹民宿經營情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
參觀海水養殖,體悟產業發展
在村民們的熱情建議下,實踐隊員們來到任家臺碼頭,數臺吊車和漁船正有條不紊地對接,進行扇貝的卸載、收獲工作。工作人員向實踐隊員們介紹道,“現在一年出一茬扇貝和牡蠣,過幾天就該收海虹了,海產品收獲時間也有它的規律性,如果等到旅游旺季收獲的話出肉率就會下降。”在旅游旺季,海鮮可直接賣給游客,大多時候海鮮則統一出售給商販。隨后,實踐隊員來到牡蠣分揀處理場地進行清理工作,在當地村民指導下,實踐隊員將粘連的牡蠣分離,扔掉沒有肉的空殼,按大小個頭進行分類。根據與村民的交流實踐隊員們了解到高成本高風險的海水養殖也帶來了較高收入,李伯伯家去年海水養殖收入十多萬。通過海水養殖,任家臺真正實現了海水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圖為實踐隊員體驗牡蠣清理篩選工作。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
本次實踐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隊員們通過實地深入鄉村一線,調查任家臺村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狀況,近距離地觀察和感受基層人民為實現鄉村振興做出的努力。同時,在走訪調查階段,也進一步了解了村民對任家臺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認識。在此次活動中,實踐隊員們樹立民生意識,擔當青年責任,促進帶動更多人加入到鄉村振興的隊伍中,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行動,為祖國鄉村振興事業貢獻青年力量。

圖為曲阜師范大學“情系三農”實踐隊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