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究底 出謀劃策
在與當地政府工作人員交流溝通時,實踐隊員了解到當地有許多“老、難、貧”的鄉村,并從中選擇了東杜梨村這一個小鄉村。該鄉村集體經濟收入較低,村中基礎設施建設不太齊全。實踐開始前,實踐隊員聯系到了該村的村長,同時在東杜梨村進行實地調研和開展訪談工作。實踐隊隊員在進行調研時,觀察到村子里桑葚樹數量眾多,大面積桑葚樹的存在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桑葚園區采用了綠色、環保的種植方式,不使用化學農藥和化肥,還有桑葚加工制作的體驗活動,讓實踐隊員們親手制作了桑葚果醬和桑葚酒等。同時村中的魚塘面積不大,但魚塘建設環境較好,采用生態養殖的方式。在與村中的老人交流中,實踐隊員了解到,從2017年開始,該村開始通過桑葚養殖業發家致富,以桑葚文化為特色,建設獨特文化鄉村,提升鄉村競爭力和吸引力,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但是由于經濟結構單一且薄弱,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等情況,導致文化傳承和創新受阻,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當地村長帶領實踐隊員參觀了近200畝的桑葚采摘基地,村長給實踐隊員介紹道:“我們村致力于打造集桑葚采摘、休閑垂釣、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現代化莊園,通過桑葚養殖等產業,我們村中的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有了一些收入,村里老人臉上也時常出現笑容。”由于桑葚樹的種植管理相對簡單,不易遭受蟲害,因此無需施用農藥,是一種天然無公害的農作物。當地居民大多是年紀較大的老人,田間勞作能力較弱,這種農村經濟方式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這種鄉村振興方式確實改善了當地的經濟結構,并且勞作壓力相對較小,同時也環保節約,不會產生過多的化肥殘留和農藥經濟消耗。
文化活動 戲曲傳承
為了豐富農村人的農閑生活,實踐隊員來到東杜梨村之前,邀請了威海市京劇團在此地舉辦“尋夢威海進基層,送戲下鄉”活動。活動中包括了戲曲、歌唱等環節。鄉親們說:“在我們這個地方,這種活動舉辦很少、老人們都比較喜歡看這樣的節目、什么小品啊,舞會有時也會有。”村長對本次活動做出評價:“這種活動讓農民的業余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不僅具有觀賞性,還可以消遣時間和休閑聊天。”這些活動展現了農村的鄉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也表達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應繼續加大對農村文化活動的支持力度,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客觀評價 增強建設
關于農村文明的現狀和農民對文明建設的需求的問題,實踐隊隊員對該村一位桑葚種植戶進行了訪談。該種植戶表示,桑葚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很多好處。在訪談中,他還向我們介紹了他的種植技術。他說:“我的桑葚田采用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如灌溉、施肥、植保等,以確保桑葚的品質和產量。”最后,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帶動更多的村民共同走上致富之路,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和喜愛桑葚這種健康美味的水果。訪談結束后,實踐隊員進行了討論,認為應加強對農村文明的現狀和農民對文明建設的需求了解。農村文明的建設不僅需要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同時也需要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以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生活質量。實踐隊隊員繼續關注農村文明建設的問題,并為推動農村文明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這次實踐活動結束后,實踐隊員對于東杜梨村的鄉村建設情況、桑葚的種植、培育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東杜梨村的村民也認識到了鄉村文化傳播的意義。總之,桑葚養殖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和鄉村文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支撐。這種以特色養殖業增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式也讓實踐隊員們對實現其他地區的鄉村物質條件和精神文明共同富裕有了信心,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村發掘出適合自己的增強精神文化建設的特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