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培育基地,了解產業建設
蘆蒿是陸集一張光彩奪目的名片。利民社區黨委采取多種方式,動員引導黨員和群眾參與高效農業種植和家門口就業,多次進行培訓和技術指導,讓群眾更好的就業創業。利民社區的特色蘆蒿產業擁有近3萬平方米高標準蘆蒿種植大棚,帶動社區蘆蒿種植戶800余戶,帶動就業人員2000余人,形成環利民新村蘆蒿種植基地6000余畝,生產規模680公頃,年產量1.3萬噸,畝均效益達1.3萬元。
除此以外,團隊成員了解到利民社區還創造性地開發出一系列深受消費者喜歡的深加工產品。利民股份合作社和正大食品聯合開發的蘆蒿水餃、蘆蒿面條,打通冷藏運輸鏈,將利民蘆蒿推向更高的市場;利民扶貧廠房引進宿遷市福露行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原本丟棄的蘆蒿嫩芽,生產出蘆蒿茶,口味清爽,回味悠長。
學習科學方法,充分利用資源
利民社區利用蘆蒿生長休整期,實施“一季瓜果一季蔬菜”的套種模式,將74個蘆蒿大棚,栽種西瓜,約60畝,剩余的蘆蒿大棚孕育蘆蒿種苗。西瓜品種有美都、嘉年華等。社區加強西瓜田間管理,邀請技術專家跟蹤指導,施肥、授粉、嫁接等種植程序,每一步都經過嚴格的技術指導。現在社區迎來西瓜豐收季,西瓜長相、甜度、訂單都非常可觀,預計可為集體增收20余萬元。同時,有效帶動近百人就業。這樣的輪作模式,既能調節土壤,確保蘆蒿高產保質,又能充分利用土地,增加集體收入。同時,利民社區還種植了近草莓、青菜、葡萄等蔬果,正一步步走向多元化。
實踐再到實踐,落實生態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扎實推動鄉村產業、生態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致富渠道,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倡導綠色發展。實踐團隊成員在實地調研蘆蒿特色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發現利民社區把合理利用資源這一舉措落在了實處。
社區多次組織農技專家到蘆蒿棚內指導蘆蒿、草莓、西瓜、葡萄等果蔬種植,讓農產品創造更多的價值,讓村集體能夠從有限資源中獲取最大的收益。同時,社區堅持充分利用“三塊寶地”,即把握“可耕地”,改造“廢棄地”,用活“富余地”,重拾邊角零星地、荒灘廢地等,讓集體資產資源物盡其用,發揮最大效能,將蘆蒿基地打造成現代化的“果蔬基地”、“實踐基地”、“培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