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記錄世界的美好有很多種方式。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國開封,就有一群人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讓藝術和美呈現出更加精妙的神秘。這項技藝被稱為汴繡
7月15日-7月22日,河南工業大學“尋遺守義”社會實踐團隊在河南開封開展“探尋非遺,非遺不遺”活動,探尋汴繡。活動期間,團隊成員以圖片與視頻的方式積極記錄,希望讓更多人的了解非遺文化,做到非遺不遺。
首先我們參觀了開封市宋繡藝術博物館,開封市宋繡藝術博物館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封市素花宋繡工藝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素花投資成立的民間藝術博物館。博物館面積1200平方米內設有博物館展覽大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創作室、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創作室、修復室、接待室。參觀博物館讓我們對汴繡有了初步的認識。
接下來我們一行人體驗了汴繡。我們只是繡了最簡單的荷包,雖然工藝簡單,針法明了,但其過程需要極大地耐心與熱愛。一個簡單的荷包,我們團隊之中最快完成的成員也用了半個小時。而大部分汴繡作品需要多個繡女共同繡2個月才能完成,起針法復雜色彩變化之難可想而知。我們和館長交流得知,繡女人數越來越少了,大部分年輕人不愿在做這些費時費力的慢活。但通過我們親自的體驗,我們更能感受到汴繡之美,我們希望以讓更多感興趣的人了解到汴繡文化,將這門古老的技藝傳承下去。
經過幾天的學習后,我們一起參加了開封市組織的非遺集市,我們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非遺傳承工作中去,在集市上,有很多人問汴繡藝術,甚至不少人表露出了學習的欲望,我想這就是宣傳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