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鄉村振興融匯機制,助力莒南文旅發展,探索莒南農、文、旅協同發展新模式,8月5日至9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微石逐星實踐隊前往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開展實地調研活動,從紅色文旅、鄉村振興、秀美山河三方面深入發掘莒南旅游發展新業態。
賡續紅色文化,發展“紅色莒南”
莒南縣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獨特的紅色文化傳承,具有良好的紅色文旅發展基礎。為更好地發掘莒南紅色文化資源,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的精神,實踐隊對莒南紅色文旅資源進行詳細調研。從魯東南革命烈士陵園到山東省政府舊址和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再到沂蒙精神厲家寨展覽館,實踐隊隊員在莒南這片紅色沃土上,重走紅色足跡,探尋紅色記憶,調研紅色文旅。
在無名英雄紀念碑前,實踐隊隊員手持鮮花,緬懷英烈,魯東南革命烈士陵園為社會各界瞻仰革命英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最佳場所。“世上英雄誰最多,紅山一曲已永垂。”在山東省政府舊址和八路軍115師司令部中,還保留著羅榮桓和黎玉居住的場景,一件件老物件雖褪去了昔日的色彩,卻仍無聲講述著以往的崢嶸歲月。在展覽館內,實踐隊隊員重溫王家坊前、高家柳溝、厲家寨三個毛澤東主席親筆批示的先進典型,學習黨群同心、艱苦創業、頑強拼搏、開拓奮進的精神,同時感受沂蒙文化。
莒南縣的紅色文化資源較為豐富。在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注重文化傳承、旅游服務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打造了屬于莒南的文旅品牌——紅色莒南,促進了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田園莒南”
莒南縣大力發展田園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同時發展旅游業。
實踐隊前往莒南縣大店鎮王世文老人家中,采訪現行草莓種植及營銷模式——采摘農業,一方面促進草莓種植拉動草莓銷量,另一方面帶動旅游業的發展提高收入。大店鎮通過推進村企共建,發展草莓采摘業、民宿旅游、農家樂等,實現了產業發展、村莊美化、集體增收、群眾致富。
實踐隊還前往茶溪川鄉村振興示范區進行調研。2018年,莒南縣在綜合考慮交通區位優勢、農業產業優勢、生態環境優勢、紅色文化優勢的基礎上,科學地決策建設茶溪川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小小的茶葉托起了當地村民的致富夢,茶產業也成為了當地的支柱產業和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同時,茶溪川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萬畝茶園成方連片,芳香四溢、綠意盎然,田間盡是采茶人,行走其間,如在畫中,茶溪川形成了“茶產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鄉村旅游新業態。實踐隊前往濟生春茶源家庭農場進行調研,在農場經理的帶領下依次參觀了生產茶園、加工廠、晾曬太陽房、產品展覽館等,從種植、加工、銷售三方面全過程了解濟生春茶的生產營銷策略。實踐隊還了解到,農場還積極運營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通過拍攝短視頻等方式增強宣傳力度,吸引全國游客前來參觀原生態茶園,品好茶,賞美景。茶溪川鄉村振興示范區是莒南通過發展支柱產業致富脫貧的典型案例,農業加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新業態成為莒南鄉村振興一大特色。“田園莒南”的發展建設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
加強生態建設,發展“山水莒南”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莒南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莒南“靈山秀水”的招牌——山水莒南。
實踐隊隊員在莒南天佛風景名勝區依次參觀荷畔拱橋、臥佛寺廟、奇跡浮屠等景點,調研了當地景點的基礎建設和發展特色。實踐隊隊長徐瑞辰隨后采訪了莒南知名博主葛文良及九云男團,了解知名博主的前期發展背景和現狀。通過采訪,實踐隊得知葛文良為莒南本地人,在抖音平臺已有近60萬個粉絲。葛文良成為知名博主后不忘初心,為莒南文旅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天馬島旅游區作為莒南縣重點旅游項目,是國家AAAA級景區,湖水清澈、純美甘洌,彰顯“山疑畫里看,水作琴中聽”的江南詩韻,山水相映,氣候宜人。在這里,實踐隊隊員既感受到天馬島怡人的景色,同時通過對周邊商販的調研了解到天馬島開發對當地居民收入的改觀以及莒南縣政府在旅游區物價上的調控作用。通過調研,實踐隊隊員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莒南,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景色優美、生態宜居,不僅有風光迤邐的自然美景,又有恢宏壯闊的精神版圖,更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通過5天的調研,實踐隊積極探索莒南農文旅深度融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對“紅色莒南、田園莒南、山水莒南”的旅游特色品牌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實踐隊錄制宣傳視頻,發布在新媒體平臺,助力莒南文旅宣傳;同共青團莒南縣委員會和莒南縣文旅局完成座談,彰顯青年擔當,為莒南旅游發展貢獻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愿莒南旅游業發展行穩致遠,彰顯莒南人文之魅力、山水之美麗、發展之活力!
(作者:付文豪、冷玉童 責任編輯:鄭健 審核:周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