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中見山上樹木蔥蘢,山下綠樹成蔭,村莊錯落有致。盛夏陽光散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散在茁壯成長的麥苗上,散在辛苦勞作的農民臉上,繪就一幅寧靜迷人的鄉村畫卷。
采訪模范人物,感悟振興力量
實踐團成員尋訪了幾位鄉村振興的模范人物,在深度學習這些人在鄉村振興中勇當先鋒的事跡和精神后,切實感受到紅色基因傳承的現實意義。在光山縣的誠信實業公司,勞模陳勇講述起自己艱難坎坷的創業故事:在創業初期承包大片荒山,前往外地求取優質茶苗,帶領鄉親們開墾荒山、種植油茶、在勞動中創造財富,讓山溝溝里也長出金果果,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鄉村振興在實踐中不斷取得突破。
在金寨縣政府,實踐團成員與“中國好人”周玉梅對話。談及她放棄上海發展機會重返家鄉的經歷,周玉梅表示,自己曾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受資助完成學業。前往上海發展后,她仍銘記對愛心人士的感恩之情,擔任了太平村新村民黨支部副書記,熱情地為村民們開展各項志愿服務工作。她更沒有忘記家鄉有許多和曾經的她一樣面臨失學困境的孩子們,巧妙地利用網絡平臺發起愛心助學活動,募集資金幫助家鄉家境貧寒的孩子們,改善山區惡劣的辦學條件。
應家鄉公益組織和相關部門邀請后,她在2016年重返家鄉金寨,全身心地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建設事業中,在金寨縣希望公益服務中心任職。在金寨縣團委的大力支持下,她建立起面向全國的愛心服務網絡,推介帶動社會愛心物資及資金的募集;創新了公益活動的形式內容,主持實施金寨縣的雛鷹計劃等項目;組織并參與各種志愿活動,協助開展數百次公益捐贈活動……
座談基層干部,獻策青年活動
為深入了解當地的發展情況、黨和政府的人才引入政策及具體舉措,實踐團成員前往光山縣人民政府、金寨縣人民政府,與基層干部展開座談。
據光山縣團委楊書記介紹,在全面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鄉村人才供求矛盾更加凸顯,鄉村對人才的需求愈發急迫。光山縣政府對此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其中包括向大學生群體推行“青鳥歸巢”志愿活動。該項目以加深返鄉學子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為依托,為大學生提供寒暑假在當地單位實習的機會,充分發揮教育的人才優勢,為他們返鄉建設打下基礎。活動自2020年推行以來,大學生志愿者隊伍已擴大至3000余人。
實踐團成員邊聽邊記,適時提出針對活動內容、形式創新的改進建議,并依據“青鳥歸巢 發展有我”志愿活動內容,設計“追憶電商奮斗路,奏響紅色主旋律”“喜迎百鳳還巢來,務工創業興家鄉”等社會實踐服務活動,將實踐活動的主題進一步細化,使青年人能各自發揮所長,在實踐中找準職業定位、探索振興路徑。
開展特色宣講,助力人才返鄉
在實踐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創造性將當下的熱門元素融入收集到的鄉村振興先鋒人物故事中,將它們改編成受年輕人青睞的“新”故事,創新性地在光山縣、金寨縣、南昌市開展紅色快閃活動,接力宣講紅色“新”故事。
在各大廣場上,實踐團成員以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傾情宣講油茶大亨陳勇“金果果”故事和中國好人周玉梅“紅蘋果”的故事,吸引大批群眾前來圍觀。快閃活動輻射覆蓋了近2800位青年人,有效推動紅色基因在青年人中傳承,助力青年人才返鄉建設,也獲得了當地人的認可和鼓勵,反響良好。
通過采訪模范人物、座談基層干部、宣講紅色“新”故事,鄭州大學管理學院“幸福果”實踐團隊踐行著習總書記“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的殷殷囑托,致力于傳承紅色基因,發揚振興精神,吸引更多青年人關注家鄉發展并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偉大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