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入村莊,成員們在當地村民幫助下來到塌陷區,日積月累的雨水將原本的大坑已然變成了一片湖泊。成員們注意到湖水中有很多的魚苗,在與當地村民了解得知,村民們將這片湖利用最大化,在湖中進行漁業養殖。魚類在湖水中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糞便為湖水增加了有機質營養,于是農戶便取湖水與地下井水對農田進行澆灌,促使當地農業飛速發展。

成員們來到水樣定點采樣處進行水樣采集,將探測器放入湖中取得水樣并進行檢測得到多項水質相關數據。團隊成員利用力學專業知識對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將數據帶入有限元分析法,從而得出水質分析結果。隨后成員們將得到的多項數據結果通過線上傳送給張玉寶老師,并將在張家村留存的礦區巖石巖心樣本交給張玉寶老師以作巖芯分析之用。老師耐心的講解了水質對一方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并針對幾項重點水質數據著重解釋分析,利用巖芯分析方法全面認識油氣層巖石的物理性質、巖石礦物組成及敏感性礦物的類型、產狀含量及分布特征,弄請油氣層潛在損害因素,向我們講解為什么張家村的湖可以從采礦塌陷區變為可以發展漁業養殖業甚至旅游業的一片福地。強調實驗數據必須嚴格遵守“五性”原則,堅決不能出現捏造情況,水質檢測對當地農業灌溉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團隊成員們被張玉寶老師嚴謹的科研態度及豐富的科研經驗所折服。老師基于數據結果提出鄉村發展建議,可以向旅游業方向發展,但水質仍需進一步凈化。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成員們投身實踐,聯系實際,以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切身實地投入實踐中,體會到了理論與實踐結合來完成任務的特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