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入藥的“水中人參”
中藥來源于天然藥,中醫是中華祖先留下來的智慧融合。芡實不僅僅作為食用材料,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在《東坡雜紀》中被稱為“水流黃”,有“水中人參”之美譽。關于芡實在中藥調理中到底有何價值,團隊特邀東鳳鎮的兩位醫師進行解答。張景鈿,東鳳鎮下張村診所醫師,至今已有十余年的行醫經驗。張醫生的父親是一名中醫,他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對中藥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加上自己來自“芡實之鄉”——東鳳鎮,對芡實的了解程度較深,在用芡實搭配其它藥物時也更懂得如何調配它的用量。在訪談過程中,張醫生還介紹了芡實的營養價值及煎制芡實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也提到了芡實可以用其他藥效類同的中藥代替及搭配,比如山藥。尤其是搭配,可以與多種藥材搭配入藥,不趨于單一性。

張景鈿醫師
東鳳鎮姚醫師,姚醫師是一名退休老中醫,行醫四十載,對芡實的食用及藥用有自己的看法和經驗。姚醫師向成員們解釋道:“芡實的本質是一種中藥,后來才慢慢演變到日常食用的。”首先,芡實可以補元固腎、排心止帶,且芡實的蓮子、蓮花、蓮根、蓮莖都可以作為夏天清熱解毒的一味中藥;其次在南北芡的對比上,北芡的藥用價值比南芡要高;此外,藥芡也可以磨成粉末,適合小孩食用,在面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個人癥狀的不同,也需要加入不同的劑量。姚醫師還指出,雖然芡實功效高,口感好,但也不宜食用過多,以免產生胃酸過多、胃脹等不良反應。
姚醫師
可以做菜的“家常美味”
芡實自從作為日常可食用的食材之后,就備受人們喜愛,尤其是在南方地區。本次“馭夢新潮”團隊將目光投向潮州,就是想了解芡實在潮州人家里是如何成為餐桌上一道可口菜品的。走進陳女士家的廚房,就可以看到一大盤早已擺放在灶臺上的芡實。緊接著步入今天的正題。陳女士向成員們展示了芡實在潮州的幾種最常見的家常做法,如:芡實甜湯、芡實煲、排骨芡實湯。陳女士表示,有關芡實的家常菜其實并不復雜,只需通過清洗、烹飪兩步,但烹飪的菜肴不同,步驟也會不同。潮汕人喜甜、喜清淡,在宴請客人時或者在某些特定的節日里,餐桌上就會出現一道芡實甜湯。能搭配芡實做成菜品的食材有很多,如百合、胡蘿卜、淮山、排骨等,沒有固定做法,只要對食用芡實不會出現任何身體上的不適,不同芡實菜品的做法取決于個人的喜好。
陳女士





世界之大,宇宙之深,唯有不斷地追尋,真知才會浮出水面。作為一種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兼優的種植物,芡實的應用及功效仍需不斷探索。希望未來芡實的妙用能被更多人了解及發掘,讓種植歷史悠久的芡實在人群中被提及、被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