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入西紀念館,首先看到的是南面墻上“微湖英烈”“浩氣長存”幾個大字,這是鐵道游擊隊最后一位政委鄭惕題寫的。西側壁畫反應的是當年的游擊隊員們在微山湖的蘆葦叢中是怎樣與日本侵略軍周旋的景象。抗戰時期,北方連年干旱,微山湖的水只有10—50厘米深,因為淺,所以蘆葦長的非常茂盛,游擊隊員們在鐵道線上打擊完日軍之后,就來到微山湖的蘆葦蕩當中隱蔽,而日軍追到湖邊,面對廣淼湖面和蒼蒼蒹葭,也只能望“湖”興嘆。壁畫的前面有一條小船,船上有一桿槍,這槍有4米長,80多斤重,老百姓俗稱鴨槍或鳥銃,當年打日本侵略軍的時候,游擊隊員們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湖里布下了天羅地網,日軍被一片片的漁網漁鉤纏住的時候,就用鴨槍。每槍都能消滅十幾個日軍,這槍里裝的是火藥鋼珠鉛丸等,打的是散彈,威力很大。紀念館中間有一張很大的照片,是電腦合成的,展示的是游擊隊員們護送國家領導人過微山湖的畫面,上面有劉少奇、陳毅、肖華、羅榮桓、朱瑞五位領導人。陳毅元帥過微山湖時,感微山湖景色之秀美,留詩曰:“橫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

通過此次紀念館參觀活動,實踐團成員們切身體會到了微山湖抗日先烈們的不懼艱難險阻,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實踐團成員也會學習先輩們的革命精神,發揚中華民族的偉大奮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