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它描寫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軍事與政治斗爭。為進一步感受三國中描繪的豪情壯志,曲阜師范大學寒假社會實踐隊伍馬克思說的真隊隊員劉澤環于2023年1月30日來到東平縣羅貫中紀念館進行參觀,了解貫中先生的創作環境與三國時期的歷史文化。
首先,實踐隊員查閱資料了解了紀念館的歷史并進行實地參觀。羅貫中紀念館坐落于東平縣城新區羅莊村,北依白佛山,南鄰大清河,建成后成為了一處集藏品展覽、資料查詢、學術研究、碑林觀覽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旅游精品。據民間傳說,這個村起初只有羅姓一家,故名羅莊。但由于后代歷代封建統治者稱《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為“洪水猛獸”,羅氏備受排擠而遷居他鄉,以至于現在羅莊村沒有一戶羅姓人家了。紀念館坐北朝南,仿明代建筑風格而建,主體建筑有貫中唐、水滸苑、三國苑、貫中居、羅園、碑廊等,紀念館外建有南北兩座羅貫中故里牌坊,北牌坊雕繪三國故事。兩座牌坊分別由著名學者馮其庸、歐陽中石題寫坊名,何滿子、袁世碩為牌坊撰寫了對聯。
隨后,實踐隊員對景區工作人員和游客進行了隨機采訪。通過和工作人員的交流,隊員了解到,自從山東省提出了景區門票減免政策,貫中園景區現行免門票政策,景區內游客量日趨增加,隊員在參觀過程中也深有體會。此外,隊員還觀察到,很多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都會向自己的家人朋友介紹相關的故事,在游客的言語中隊員能感受到他們對歷史了解程度之深。隊員在與游客的交流中了解到,他經常會帶著孩子來參觀,給他們講講歷史,在子輩心中種下文化自信的種子。游客也表示,參觀紀念館也像讀書一樣時讀時新,每次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場景和文字記錄的歷史都會有新的感觸,也希望年輕人了解歷史,了解屬于東平縣的歷史文化。
通過此次參觀貫中園以及同游客進行采訪交流,實踐隊員感觸頗深。祖孫參觀,爺爺向孫輩講解著那段歷史,文化的傳承就體現在言傳身教之間。古老的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命脈,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大旗應當由我們年輕一輩接過,守護寶貴資源、堅持文化自信,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以便感受其魅力,為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奠定基礎。
撰稿人:劉澤環
馬克思說的真隊
指導老師:于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