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在即,我們隊伍進行了趣味課的試講活動。我自己確定的興趣課是地理啟蒙課。在聽隊友的講課的過程中用一句話來概括那便是一邊耕耘,一邊收獲。
按照學校老師的要求是希望我們給孩子們補充地理人文知識,在思考過后自己決定上地理啟蒙課,這對于學理科的我而言是一種挑戰,初高中學的地理大都是為了應付考試,未曾真正地去了解過,而通過自己的備課以及這次的聽課,我收獲頗豐。
隊友講課講的繪聲繪色,有介紹故宮,介紹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有介紹地理......不朽工程長城,到創新和獨特的耕作技術,再到到一個巨大的潑水節,通過這次聽課,我發現中國十年間如何改變如此多的城市和基礎設施,卻同時仍然保持其強大的傳統,怎樣將這些傳統與現代強烈對比的景觀,這些塑造了中國的景觀一一表達出來,尤其是在空中,將給你代理極為震撼的視聽感受。這樣一個泱泱大國,我們每天都忙碌在“小我”的生活中,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看看這個飛速發展又歷史悠久的國度。而隊友們采用繪聲繪色的講解,播放有趣的視頻,引入有趣的素材,還進行趣味答題,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引課能跟生活實際相結合,引發學生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能創設例情景,引發思考討論,促進互動。由此我發現自己的教學設計內容上,①可以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討論,適當控制教學節奏;②創設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難度,更好訓練學生的思維;③備課要考慮多種因素,上課要靈活遇到例,可以讓學生討論。
而人文地理的補充不論是對孩子們還是我們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為了補充自己地理人文知識的缺失,我在這段時間看了相關的紀錄片,比如說《地理中國》,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我的教學計劃便是想以紀錄片為基礎,和孩子們分享相關的紀錄片,進行知識的講解,以趣味答題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掌握人文地理,拓展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