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隊員在網絡上得知:春節貼對聯是中國傳統民俗,且南北均有。只不過貼春聯時間不同。“二十八貼花花”,農歷二十八有貼的;“二十四寫大字,有過了二十四就貼對聯的;除夕,萬象更新,所以也有除夕貼對聯的。對聯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在我們傳統民俗里,并不只是春節才貼,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結婚時家里也需要貼對聯,辦婚事的對聯叫慶聯。
實踐隊員通過隊伍事先整理的有關春節對聯習俗的調查問卷,向社區居民發放調查問卷從而統計并了解人們眼中的對聯張貼時間的變化。實踐隊員首先找到的是一位商店老板。老板在店鋪已經張貼上了新對聯,對此她表示:“應該張貼對聯應該是大年三十,但是在城市里對這些鄉鎮里的習俗不是很嚴格所以就沒想太多就張貼上了。”隨后,調研隊又找到一位居家居民,她正好正在張貼對聯,實踐隊員直接上去詢問為何張貼這么早,她回復到:“張貼的卻是早了點,但是早貼早素凈,不用一直想著!”緊接著,調研隊采訪到另一位居民,他認為在鄉村里正常貼春聯的時間就是大年三十,但是城里人不關注這么多所以都近幾天粘貼上了春聯。他表示;“這個春聯是每年的必備,如果它缺失了,這個年就真的不算是年了。”
通過這次實踐調查,既讓調研隊隊員了解到了春節習俗,傳播了春節傳統文化,又讓隊員在對傳統文化學習上受益匪淺。春節不僅僅是給我們的一個休息玩樂的時間,更是一個了解春節習俗和民族風情的好機會。因此我們應在享受闔家歡樂的同時去發掘與了解這些自古流傳至今的燦爛瑰寶,讓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