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院日常運作的職業崗位為村中的婦女提供了就近就業的便利。當我和隊員共同走進幸福院,參觀食堂的后廚時恰逢工作人員正在忙碌的時刻,我們發現這里大多數的工作人員都是女性。我們采訪了其中的幾位工作人員了解到,她們基本上都有相同的適應本工作的經歷和經驗。其中的兩位女性工作人員原本是在外地工作,但是當接到電話聽說村中的幸福院缺員工,便毅然的回到了幸福院工作。當我們問起工作是否辛苦時,她們告訴我們工作確實有辛苦的時候,因為有眾多的老人,在制作午飯時沒有辦法滿足每個老人的要求,因此“有時候它不光累身,有時候還累心”,但是當我們問起干這份工作需要什么要求時,她們都認為對待老人要有愛心。除了微薄的工資之外,也正因為有愛心,讓她們愿意繼續在幸福院為老人服務。同時,選擇女性員工一方面及解決了村中婦女就近解決就業的難題,又滿足了因為服務對象為老人這一群體的特殊性所要求的耐心和細心的要求。
長者食堂中的員工做好午飯,但是對于距離食堂較遠的老人來說,行動不便的他們對于長距離的路程又是一個難題。通過村民我們了解到,村中專門有一輛三輪車輪流為老人配送午飯,而這配送午飯的人員則是村中的三個干部。村民告訴我們,干部們任勞任怨,每天自愿配送而不收取一分錢。當村民們提起村干部的無私舉動,臉上滿帶笑容。村干部們的實干精神在細微的小事中便彰顯著黨和政府對人民的關懷,對老人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