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實踐隊在走訪過程中偶遇了正在聊天的陳婆婆和秦婆婆,當問及午飯由誰配送時,陳婆婆和秦婆婆激動的說:“三輪車,三個干部”。由于有的老人居住的地方離長者食堂較遠,加上老人年齡較大腿腳不便,長者食堂每天的午飯都由村里的三個干部通過大隊里的三輪車輪流配送,而這三個干部對于每天的送飯并不說一句抱怨話,堅決拒絕多拿群眾的一分錢。三輪車傳送的不僅僅是一份又一份的午飯,更加傳遞的是黨委政府對農村老人的關懷和溫暖。村中干部的以身作則和無私奉獻使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筑牢了干群關系的心理厚墻。干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自覺化為實際的行動,并長久的堅持,體現在顯微知著的實干之中,干部兼具了管理者與服務者的雙重角色。
實踐隊在參觀和了解幸福院的實際運行中,分別對兩位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食堂的兩位工作人員都是本村中的婦女,兩位工作人員原本是在大千山旅游區工作,工資大概也在三千多左右,后來村中開辦了幸福院,便回到了村里在幸福院里工作,主要負責為老人做午飯和打掃一下衛生,工作地點在村里一方面既方便照顧家里,又方便閑暇時間做農活。兩位工作人員都是主動應聘幸福院的工作崗位,而這個崗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對老人有愛心。由于老人群體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工作人員在工作時也面臨諸多煩惱。“有時候它不光累身,有時候還累心”面對八十多個老人的午飯,對于有的老人口味重,有的老人口味淡的多種需求,單單是兩個工作人員難以進行有效的回應,特別是面對具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的爭端,工作人員更加具有包容性和理解力。紅泥崖村幸福院的不僅僅是解決農村高齡老人的養老問題,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婦女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