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我參與的 “同舟共濟”隊暑期社會實踐,不僅讓我在與團隊成員分工協作過程中逐漸明晰團結的力量,錘煉嚴謹、篤行、求真的實踐態度,增長了個人能力,也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互助養老這一模式的實際意義,感悟到人與人間真情互助的溫暖。從紅泥崖村的成功經驗中,我們一致認識到互助養老模式作為有效解決養老問題的突破口,在不懈實踐探索與積極改進中得到發展,越來越能惠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遲暮老人。紅泥崖村的調研經歷也為我與團隊成員探尋創新路徑、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現實依據,增添了我們的下一步研究實踐、凝心聚力的動力,給予我真切的感觸與啟示。希望社會各方能聚焦養老難題,以溫情眷注遲暮、以真情溫暖暮年。
訪談過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來到辛福院取餐的老人,他今年八十四歲,聽力已經下降,卻仍然耐心熱情地與我們進行交流。當我們詢問他幸福院的飯菜如何時,他欣喜地告訴我們:“(幸福院)也炒菜,也蒸包子,也烙油餅,什么飯也做,做得杠好。”隨后我們又詢問他對取餐費用能否接受,他回答道:“(費用)一塊錢剛好,也夠吃的,正好一天打了一天吃。”此外,這位老人還告訴我們村中每年都有為老年人提供的免費體檢和為貧困老年人提供的上門洗衣做飯、清掃衛生等日常照料服務。在與紅泥崖村村民的訪談中,我感受到的是滿溢而出的幸福感,以及失能與半失能群體間彼此守望關懷的濃厚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