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調二黃也稱陜二黃、山二黃、“靠山黃”,或“二黃戲”,陜西省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陜南和隴東。是二黃腔調從湖北沿漢水進入陜西而形成的,漢調二黃因它是在漢水流域由西皮、二黃結合形成,故又多稱“漢調”。解放初期,為與皮黃系統各劇種通用名稱相統一,在安康地區又有“陜西漢劇”之稱。清道光年間頗為盛行。因地區不同分為漢江派和雒鎮派。漢江派音樂比較柔和,以唱功戲,做功戲見長;雒鎮派腔調鏗鏘有力,以武打戲見長。
曲牌音樂是戲曲音樂的組成部分。藝人習慣稱文場音樂。分絲弦曲牌和嗩吶曲牌 (包括笛子)。曲牌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演員的表演動作以表現戲劇特定環境下的特定思想情緒,同時渲造舞臺氣氛如戰場上的人嘶馬吼。曲牌音樂尤其是吹管樂,常配以擊樂伴奏,都是很好的器樂曲,在戲劇中用途很廣,不同場景代表不同情緒。
安康市范圍內秦巴山區的漢調二黃皮影戲,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可以說不同凡響。先說鑼鼓音樂,花樣多、曲牌廣、節奏強,敲打起來鏗鏘動聽。再說唱腔,也分西皮、二黃、反二黃共幾十個曲牌。或高亢激昂,或低回委婉,或悲愁哀怨,沁人心脾、感人肺腑。演藝方面更有獨到之處,小小五尺亮子,猶如當代電視屏幕,無論歷史戲、神話戲,不管是上天入地、騰云跨風、轉變隱身,都體現得維妙維肖。有一幅楹聯來形容皮影戲:“一口唱盡千古事,雙手能舞百萬兵”。
在調研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在社會高速發展的情況下,人們都處于一種快節奏的生活中,類似漢調二黃這樣的戲曲發展并不樂觀。疫情的影響致使相關劇院、博物館等都無法正常營業,這些傳統文化的傳播、傳承的途徑越來越少,這樣下去,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終有一天可能只存在在視頻里了。但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愛好者仍在對各個劇種文化進行傳播,相關演出發布在網上,國家也在不遺余力地幫扶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各界人士積極學習、傳承地方戲曲,所以我們更應該傳承保護這些優秀文化。
作者:易城希來源:北京林業大學信承文化實踐團隊閱讀: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
這個暑假,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領銜的“綠跡長江——春風又綠江南岸”社會實踐團隊再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為追尋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續寫新時代華章,2022年7月25日,淮北師范大學2021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社會實踐成員來到了位于江蘇
為響應《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的號召,深入調查我國醫養結合等康養產業的運營現狀,2
建黨已歷百年,為了追尋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2021年7月1至7月10日,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赴五地回顧黨的百年歷史”社會實
為積極響應團中央“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迎接黨的二十大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號召,
北京林業大學信息學院信承文化雙碳的實踐內容和預期成果介紹
留守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希望,關愛留守兒童是我們是社會的責任
曲阜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深扎社會共成長,青春建功二十大”實踐隊隊員來到汶上西門社區,參與了社區防疫工作,成為社區防疫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