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團隊成員來到一位留守兒童家里,他的爺爺奶奶在干活,他一個人在角落里玩耍,我上前主動和他打招呼,并詢問他有什么需要我幫助的,詢問他的學習情況,得知其英語不太好,于是團隊成員教他讀了英語單詞,并且監督他背誦。之后又針對他不太擅長的數學題,對他進行了輔導,讓他給我們講一遍,我認為這樣可以幫助他更好的理解,之后他笑著對我們說:“謝謝姐姐”,頓時心里暖暖的。我們了解到他對畫畫很感興趣,之前接觸到一點點,但是沒有機會繼續下去,于是開始教他一點點技巧,我們對著網上的視頻,共同完成了一幅畫,小朋友非常開心。隨后小朋友詢問我們大學生活,我們為他描述了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看得出來,他對外面的世界很渴望,這就代表了我們需要為這些留守兒童提供幫助,為他們搭建通往外面世界的平臺,也體現了這次活動的重要意義。
真可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通過一天的社會實踐,我學到了學校學不到的東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體會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我們提供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的舞臺,也是一個讓大學生能夠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好機會。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她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該多多關注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們,加大投資力度,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更廣闊的天空,讓他們有機會一家團聚,讓他們也能在玩耍的年紀少懂點事,讓他們也擁有快樂的童年。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了解社會發展,才能鍛煉自己、發展自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于社會、服務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