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內助教的幾天,一切都井然有序地進行著。團隊成員首先相繼走訪了十幾名留守兒童的家,并且進行一對一的作業輔導和心理開導,約定了接下來輔導的地點。
在和家長的談話中,我們得知,孩子們的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有些甚至出國異地打工,他們和60多歲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孩子們在平常的生活中顯得有些孤僻,這也是大多數留守兒童的共同點。實際上,留守兒童缺少的不僅僅是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更需要父母的關愛。
上午9點,團隊成員對留守兒童進行走訪并參觀了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以及就地進行一對一輔導,我們在語文、數學、英語上對他們進行輔導補習。
輔導之余,我們還安排宣講了防溺水知識、講解防”知識、和小朋友一起看歷史書學習、我愛我家繪畫課程等活動,趣味多樣的活動,幫助孩子們認知更寬廣的世界,知道如何認識自我,也給孩子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我們還為每位參與學習輔導和活動的孩子贈送了禮物——小文具,通過這份小禮物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重要、學校的溫暖、師生的親情、同學團結友愛的可貴。
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很簡單,簡單到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會和你傾訴,簡單到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此刻,和孩子們在一起,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簡單美好,活動從頭至尾,整個屋子里都充斥著笑聲,洋溢著溫暖的氣息。
教學結束后,爺爺奶奶們都非常滿意,他們說自己沒有文化沒法給孩子輔導,所以特別支持我們的活動。正是有了老人們的支持,我們的活動才得以順利進行。
活動結束后,我們也深有感觸:留守兒童作為一種特殊群體,缺少了社會給予的關愛和關注。因此,我們希望社會能夠更多地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進行扶持。
“在輔導過程中感到快樂,特別是解答了小朋友們的問題之后就感到滿足,很享受給他們解答問題的一個過程,用心感受,以字正腔圓的發音展現漢字之美。”團隊成員提到,增長小朋友的知識,開闊小朋友的視野,尊重小朋友的人格,與小朋友們在接觸與交流中共同進步。
本次教育關愛活動,從走村調研、到輔導課程、及課外活動都有序順利地進行,且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和家長們高度的肯定;我們也從中得到了鍛煉與成長,收獲感動與溫暖。團隊成員表示,我們在后期還會進一步總結凝練本次活動的調研成果及工作經驗,爭取為孩子們成長成才提出更多具有建設性對策,愿鄉村青年能在家鄉找到發展之路,給孩子們一個完美的童年和良好的教育條件。在此次活動中,我們走近留守兒童,傾聽他們的心聲,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心和溫暖。同時,我們也以當代大學生的姿態,呼吁更多的人了解留守兒童的困難,并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從而為我國長期以來存在的留守兒童問題貢獻一份力量。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的希望
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更需要全社會的關心與愛護,祝愿希望小學的孩子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愛在身邊從未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