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理人》近期的調研中,我們詢問出口企業的管理者,中國下一個競爭優勢是什么?最常見的回答是“創新”,遠多于“客戶服務”和“營銷戰略”之類的答案。然而創新并非唾手可得,它不是坐在教室里就能學來的,尤其是在那些強調背誦的學校。調查繼而發現,客戶需求是創新最大的來源,我指的是,深度傾聽客戶需求—不僅聽客戶說了什么,還要想客戶沒說出來的,比如使用中的痛點。調查還提到,現有員工是擋在創新面前最大的阻礙。如何扭轉這種局面?讓他們休假一年?送他們回學校學習?還是讓他們去參加一系列短期的經理人培訓課程(詳見《商學院能否打造高管終身學習平臺?》)?
最近一個周五的下午,在深圳,我與世界經理人的讀者進行了交流,他們既是企業家,又是環球資源的客戶。對于學習管理知識的重要性,他們深表贊同。這些讀者從一長串選項中挑出了最急需學習的內容:產品定位、研發、員工激勵、全球化等。當我問他們通常去哪里學這些管理知識時,最常見的回答是閱讀管理類書籍以及與同行交流。有趣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覺得,比起閱讀國外管理書籍,針對中國本土案例的管理書籍更實用。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走向全球化,也許有必要多借鑒國外的管理理念,去找到全新的視角—有時候閱讀國外的管理書籍就像是休學一年,讓你有機會去想象一個不太一樣的世界,彼得·蒂爾的《從0到1》就是這樣的書,最近總共有四位中國企業家向我推薦了這本書。到目前為止,中國在經濟體量和以模仿為主導的經濟這兩方面都極為成功,但下一個挑戰是學會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從0到1的創造需要一個充滿夢想和靈感的頭腦,或者說,非線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