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分配職能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實現收入在全社會范圍內的公平分配,將收入差距保持在社會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收入分配職能是財政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職能。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既存在著憑借生產要素投入參與社會產品分配所形成的社會初次分配過程,也存在著憑借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分配所形成的社會再分配過程。初次分配是市場經濟領域的分配活動,財政再分配則是政府經濟領域的分配活動。兩個領域收入分配的原則與機制是完全不同的,在收入分配中如何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也不相同。
財政收入分配職能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實現收入在全社會范圍內的公平分配,將收入差距保持在社會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收入分配職能是財政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職能。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既存在著憑借生產要素投入參與社會產品分配所形成的社會初次分配過程,也存在著憑借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分配所形成的社會再分配過程。初次分配是市場經濟領域的分配活動,財政再分配則是政府經濟領域的分配活動。兩個領域收入分配的原則與機制是完全不同的,在收入分配中如何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也不相同。
財政收入分配職能必然性
市場經濟領域中的初次分配,貫徹的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對公平的理解主要是社會產品分配結果的公平。但結果的公平本身,受制于起點的公平和規則及過程的公平。沒有起點的公平和規則及過程的公平,不可能真正實現結果的公平。市場經濟之所以堅持效率優先,原因在于:首先,市場經濟中的初次分配依據的是生產要素的投入,生產要素的擁有者將自身擁有的生產要素投入到生產過程之中,并憑借這種生產要素的投入參與生產結果的分配。而社會成員對生產要素擁有的數量與質量都不相同,這種起點的不同必將影響到結果分配的不同,這實際上就是起點的不公平。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經濟領域的初次分配不可能強調結果分配的公平,市場經濟有可能做到規則和過程的公平,但無法做到結果的公平。如果市場經濟刻意追求結果的公平,就不存在按生產要素投入的分配。其次,市場經濟具有競爭性。在競爭性的作用下,資源利用效率比較低的企業有可能通過破產機制被淘汰,其利用的資源也會向資源利用效率較高的企業集中。這種競爭對市場主體來說是生與死的競爭。在生與死的競爭壓力下,市場經濟主體必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將效率放在首位,沒有一定的效率就沒有生存的機會。
正因為如此,市場經濟領域中的初次分配必然存在收入分配的差異,出現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這是市場經濟本身無法避免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具有進步意義,它可以刺激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進市場經濟競爭力的增強。但是,從全社會范圍看,收入分配差距如果過大,結果的不公平如果過于嚴重,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社會收入分配不公是導致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就是通過財政的再分配活動,壓縮市場經濟領域出現的收入差距,將收入差距控制在社會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財政再分配必須堅持“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將社會公平放在第一位,調整市場經濟初次分配過程中出現的過大的收入分配差距,進而實現社會的穩定。這種以公平優先為原則的收入分配是市場經濟本身無法實現的。這是因為:第一,財政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依據并不是生產要素的投入而是國家的政治權力,政治權力對每一個社會成員來說都是共同的,這就使得財政分配的起點比較公平。第二,國家政治權力是強制的,強制取得的收入就應當無償用于全體社會成員。第三,財政提供的是公共產品,滿足的是社會公共需要,而公共需要是全體社會成員無差別的需要,表現出明顯的公共性。第四,財政分配的主體是國家,國家和政府的出發點與市場的出發點有明顯的區別,市場應更多地考慮競爭和生存,而國家和政府則應更多地考慮社會的穩定。從這個意義上說,財政收入分配職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職能,在維系社會穩定和保證社會成員共同富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