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一為實踐團成員在博物館外合影)
當日,實踐隊早早抵達博物館。隨后,在博物館講解員的帶領下開啟了研學之旅。從新石器時代的賈湖骨笛到商代的婦好鸮尊,從戰國時期的云紋銅禁到唐代的三彩駱駝載樂俑,一件件珍貴文物如同打開歷史的鑰匙,讓隊員們直觀感受到中原文明的源遠流長。

(圖二為盤龍石座)
除了常規展廳,實踐隊還參與了博物館推出的“文物修復體驗”互動項目。在專業修復師的指導下,隊員們小心翼翼地拼接陶片、清理殘件,從細微縫隙中探尋千年前的生活印記。隊員們在專注操作中,深刻體會到文物保護的價值與意義。

(圖三為陶器文物)
活動最后,實踐隊與博物館教育專員展開了交談。專員結合河南博物館近年來的創新實踐,介紹了通過數字技術讓文物“活起來”的探索,如“云游博物館”線上展廳、文物表情包、文創產品等,讓傳統文化以更鮮活的方式融入現代生活。隊員們深受啟發,紛紛表示未來將通過新媒體等渠道,向更多人講述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
此次河南博物館研學是河南農業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生動注腳。青年學子走出書本,在文物前觸摸文明根脈,在實踐中堅定文化認同,以青春之姿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蓬勃動能,讓古老中原文化在新時代持續流淌。
通訊員及聯系方式:陳宇欣 15515992094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