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同時為響應國家號召,全面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實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青年從鄉村振興的視角出發去觀察農村的發展現狀,挖掘當中的問題,用行動去助力鄉村發展,助推鄉村振興。自己作為一名即將成為大四的學生,懷著對三下鄉的期待,我參加了湛江科技學院“啟仰”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服務隊由調研組、宣傳組、后勤組三部分組成,我有幸成為調研組一員。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已“啟航追尋角尾鄉,仰首追尋振興夢”為主題,主題圍繞此次三下鄉地點徐聞縣角尾鄉放坡村進行為期8天的調研活動。
萬事開頭難,風雨過后才能見彩虹。出發前一天,原定7月1日出發的安排因為臺風原因修改為7月4日。時間很快來到7月4日,隊伍經過短暫的集合便乘車奔赴此次調研地放坡村,經過3小時車程,隊伍一行到達目的地。剛到放坡村,映入眼簾的是本村特色的珊瑚建筑以及淳樸的民風。在民宿稍微的休整,就開始與村民溝通,以此了解放坡村大致情況和本地村委的聯系方式,當晚,調研組針對已知情況,制訂相應調研計劃及如何助推鄉村振興。盛夏的七月是火熱的,但不阻礙我們對范坡村調研工作的熱情。從來放坡村的第一天晚上就開始討論每日的工作安排、規劃以及行程內容。雖然討論過程中有不滿和爭吵,但是我們的心還是為著放坡村的鄉村振興的發展而努力。也許這就是我們此次調研的目的方向。
三下鄉第一站,我們走訪了村委會,與駐村幫扶第一書記,黨支部副書記和村委員及歷任書記進行訪談。首先通過黨支部副書記黃李榮和村委員林國濤了解了放坡村產業狀況及旅游民宿業的未來發展。其次在與歷任書記書記林望師溝通中,他說出對年輕一代黨員的責任擔當和對放坡村的未來發展期望。最后在駐村幫扶第一書記馮磊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南極村藝術家部落及啊sir咖啡等產業,在啊sir咖啡的圓桌會議上,了解到對于放坡村的幫扶分為五點,分別是防貧檢測、黨建引領與人才驛站建設、產業幫扶、基礎建設、公共服務建設配套改進五方面。通過訪談,讓我們了解了放坡村基本情況和廣州南沙區對角尾鄉幫鎮扶村的規劃,體會到國家對鄉村振興的重視,感受到基層工作的不易,讓我對接下去調研工作有了更近一步的決心。
在與書記等人結束會議后,便驅車前往角尾鄉政府與工作人員討論大學生如何助推鄉村振興。在與工作人員商討中,我說出了自己想法,以禁毒宣傳為主線,多部門聯合開展,在角尾鄉地標建筑燈樓塔擺攤宣傳,再結合線下擺攤的同時采用線上直播方式結合,以此達到更大的宣傳。想法得到了廣大工作人員采納。
三下鄉第二站,我們來到了徐聞鹽場,由當地職工為我們介紹徐聞鹽場的發展現狀及遇到的問題,在參觀中,不由感嘆古人的智慧結晶,專門研究出制鹽的非遺技藝,稱為“雷州生態海鹽十二道古法曬制技藝”。對于非遺技藝,小伙伴們非常好奇,然后去了鹽池觀看,但是因為天氣下雨的原因,鹽場的工作沒有開展,這其中也反應了鹽場的靠天吃飯的問題,目前鹽場也針對這個問題去做很大的改變,也聯合天津大學制訂人才培養,依招攬人才對鹽場技藝改革,希望可以通過機器等技術改變靠天吃飯的現狀。
下午,我們來到的角尾鄉政府黨政辦辦公室與主任林國濤進行訪談,了解到放坡村主頁為漁業與外出務工,民宿作為副業,針對名宿,政府實施“黨建+”模式,即一個黨員對接一家民宿的發展和經營,放坡村是作為第一個試點單位,其中,當我們提出一些我們看到的角尾鄉存在著角尾鄉交通不便利,旅游業后勤保障不到位等情況。林主任說根據這些情況,其實角尾鄉政府主動出擊,只是因為資金方面不足等情況,導致進展緩慢,但是也會持續跟進。在我們準備離開之前,林主任為我們展示了角尾鄉在鄉村振興政策扶持下,整個鄉鎮的變化。我感嘆到:我們只是一個外來人,來這里只看到最近的事情,卻沒看到別人的默默付出,我們要拋棄外來者的角度,慢慢去體會改變,而不是一味求成。
三下鄉第三站,我們來到了人才驛站,與人才返鄉青年萍子和漁人小志進行聊天溝通,萍子姐根據我們的疑問,回答了人才驛站的服務對象、功能定位、未來發展規劃的措施、建設人才驛站的目的。政府建立人才驛站是為了解決目前放坡村的人才流失以及引進外來人才,采用人才卡、搭建培訓平臺、文化培育來。萍子也說出了她剛到放坡村時的狀況,那時候放坡村在沒發展旅游業時時落魄的小漁村,村里的青年去珠三角打工,留下來的是老一輩,自從他們進來發展民宿,建立南極村藝術家部落,青年一代看到之后慢慢回來鄉村發展,但是還是存在人才缺失情況,她希望能通過政府方面多宣傳以及支持人才返鄉政策。結束對話的時間,返鄉青年小志從民宿經營理念兩個維度說出自己的看法,對于民宿: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用做到獨具一幟,但自己的熱情與態度需要展現出來。民宿可以銷售本村或屬于自己的文創產品,豐富民宿的服務類型。建議可以將自建民宿做成小眾化和提高服務質量。通過與他們的聊天,我深知在眾多政策扶持幫助下,最主要的還是人才,老一輩的經營放在現在很難大施拳腳,而年輕一代因為自身原因,不能留鄉工作,這也是我們鄉村振興需要注重的一個問題,如何留住人才。
三下鄉第五站,我們分別走進南極村藝術家部落,在他們的視角下出發,對于放坡村的情況進行訪談,南極村藝術家部落是放坡村開民宿的第二家民宿,在他的帶動下,吸引著很多青年回家建設家鄉,同時吸引外來游客過來旅游,間接性帶動放坡村的旅游業以及民宿業,據悉,南極村藝術家設計師連君設計,是以放坡村特色珊瑚文化為出發,打造特色民宿。
三下鄉第六站,我們來到了中國大陸最南端,燈樓塔,我們與中共角尾鄉委員會和角尾鄉人民政府聯合開展“黨建引領 開展禁毒斗爭 打擊養老詐騙 助力鄉村振興”的宣傳活動。團隊一行通過派發宣傳單,線上直播,多形式去助推禁毒和鄉村振興政策,這也是我們大學生能為鄉村振興做的最大助推。最后,角尾鄉鄉長帶隊為我們講述了徐聞縣黨史教育基地的渡瓊作戰的故事,瞬間激發我對老一輩尊敬,敬佩之情。
一眨眼,為期八天的調研活動就結束了。角尾鄉政府工作人員及村委會親切的接待了我們,積極協調我們的調研以及助推鄉村振興工作,大部分民宿管理者積極地配合我們訪問,并如實說明他們的基本情況。這些樸實的民風,讓我們深受感觸。在為期八天的調研活動中,我也學習到多種技能,從查閱資料、與人溝通、團隊協作,給我帶來很大提升。在這八天的調研工作,我認真對待每一次訪談,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安排規劃,知道他們的對工作的實施難度,讓我知道如何去挖掘一個事物,了解一個真相,需要準備什么,需要如何溝通協調。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這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我從中學習到在學校接觸不到的知識,打破了我在學校的陳舊觀念。同時我也把在學校所用到的方法運用到本次實踐中,例如如何去查詢資料文獻、調查問卷設計、人物采訪溝通等。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對我自己有了一次全新的定位,對自己不足有了清晰的自我認知。
圖為“啟仰”成員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陳家如攝
三下鄉是一個鍛煉個人能力和發揮個人才能的地方。作為此次“啟仰“三下鄉調研組的一員,我倍感榮幸。八天的調研活動對于我來說還算成功,這不亞于團隊的互幫互助,每次都做到了復盤分析,發現問題,及時改正。對自己肯定的同時,我清醒地認識到很多工作上的錯誤。在調研活動中,我們有存在著許多問題,從人員工作安排規劃,各組之間的協商溝通,車輛配備使用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加強。我相信,在這次調研活動結束后,下次的“鄉村振興”調研,我們會積極去改正所有問題,創新自己,使自己的技能學識得到充分發揮,讓調研結果可以更加仔細、更加準確,從而擴大服務面和服務范圍,以此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實施。
2022年是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重要一年,自己作為一名準大四的學生,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對基層工作的向往,希望能在自己畢業之后,通過自己的技能學識來幫助農村致富,以此實現國家偉大復強,民族走向復興之路。